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HPLC-UV检测法,并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吉非罗齐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以丹参酮ⅡA计为5 m g/只),测定各时点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3p87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后,丹参酮Ⅱ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为(0.088±0.024)h,t1/2β为(2.1±0.7)h;VC为(0.8±0.6)L;CL为(2.0±1.1)L/h-1;AUC0-4和AUC0-∞分别为(2.2±0.9)m g.h/L和(3.4±1.7)m g.h/L。结论丹参醇提取物iv给药后,丹参酮ⅡA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血浆中丹参酮ⅡA迅速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大;隐丹参酮在血浆中消除快,药动学参数不易获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谷氨酰胺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将36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药或参比药4.0 g,洗脱1周后,交叉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级质谱联用( HP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试验药和参比药后,血浆中谷氨酰胺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69±0.66)和(0.66±0.33) h,Cmax分别为(127.80±53.48)和(123.10±40.42)μg · mL-1,以 AUC0→∞计算,试验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6±39.92)%。结论试验药与参比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生物作用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 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千金藤素进行分析.结果 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中浓度)分别为16.99%、17.09%、18.00%、15.4%.不同浓度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a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千金藤素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结论 千金藤素在整个肠道内均有吸收,其口服制剂应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两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0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药物(A组)和药物加血液透析(B组)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平均住院日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成本效果优于A组.结论 B组的治疗方案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乌拉地尔缓释胶囊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乌拉地尔缓释胶囊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乌拉地尔血药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转篮法。结果 单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37±13.77)%;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347.6±493.2),(2458.9±526.5 )ng·h·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7±0.28),(4.23±0.29)h;峰浓度(cmax)分别为:(325.6±40.3),(322.0±75.5 )ng·mL-1。多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9±16.24)%;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513.1±1372.7) ,(4549.7±1308.8)ng·h·mL-1;稳态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0± 0.49),(4.08±0.43)h;稳态峰浓度(cmax)分别是 :(544.5±147.1),(565.7±146.8)ng·mL-1;波动度DF分别是(91.22±14.07)%,(84.53±26.10)%。体外12h平均累积释放86.33%和87.35%。结论 对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的lnAUC0→∞,lnAUC0→t,lncmax经双单侧t检验,tmax经秩和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表明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且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生物粘附性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确立生物粘附材料HPMC、Carbomer的用量及配比与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生物粘附材料HPMC与Carbomer对胶囊体外释放度影响较大,且均阻滞药物的释放;生物粘附性缓释胶囊的内容物与大鼠离体胃、肠组织的粘附力明显大于普通胶囊。结论:正交设计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用于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处方筛选,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豆腐果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卓  蒋学华  任静  刘太明  马国  王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62-2665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豆腐果苷(helicid,HD)浓度的方法,研究HD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注射HD(0.223,0.496,0.67mg&#183;kg-1),不同时间点尾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后,上清液进样,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70nm。结果:HD在43.8—43800μg&#183;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提取回收率大于87%。静注3个剂量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分别为4.582,5.097和4.727min,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945,26.508和25.396min,分布容积分别为36.1,35.1,35.0mL。AUC与剂量之间线性相关。结论:在考察浓度范围内,HD在大鼠体内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艳  蒋学华  杨安东  王凌 《中成药》2008,30(7):981-983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样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姜黄素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和载样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姜黄素30 mg,硬脂酸60 mg,卵磷脂117 mg,吐温-80(1.0%)10 mL,所得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达95.98%,载样量为15.87%,平均粒径为58.0 nm。结论:用均匀设计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制得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有较高的载样率和包封率,说明该工艺适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学华  李喜西  曾仁杰  王凌  胡明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构建,探索学科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方法:通过对我国药学学科发展,尤其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分析,并参考国外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论述。结果:临床药学学科是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特征。临床药师成长必须坚持临床途径。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完善了药学学科体系,扩展了药学学科的范畴,从而促进了药学学科的整体发展。结论:临床药学学科是最具活力的药学新领域之一。广泛地参与药物临床应用、建立系统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是临床药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针对临床药物应用问题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是完善和提高学科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关于医疗质量的报告中,“药疗差错(M edication errors)”这个概念经常被提及,特别是其各种比例,已成为衡量医院药物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据美国文献[1]报道,仅在1993年,药疗差错就导致美国近7000人死亡;估计其综合差错率为3.13‰,其中显著差错率为1.81‰[2]。上述数据向我们展现了药疗差错的严峻形势,然而到底什么是药疗差错,哪些情形属于药疗差错,在不同的研究中,人们对此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些医药工作者根据个人研究目的的需要夸大或忽视药疗差错,这种状况影响了合理用药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