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活血定眩胶囊、西比灵胶囊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的差异,评定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2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63/67),对照组82.54﹪(52/63),治疗组总体疗效及在缓解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6个月内症状、体征有轻度复发者4例(6.34﹪),对照组18例(34.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重度复发者。2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口服西比灵胶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固本增骨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BGP、TRACP-5b及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固本增骨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固本增骨方高、中、低浓度组,选取同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用药干预12w后,腹腔麻醉,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计算大鼠全身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生成代谢指标BGP及骨吸收代谢指标TRACP-5b;解剖分离左侧股骨标本,置于AG-X系列台式电子万能试验机,计算骨生物力学性能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各组股骨组织游离[Ca2+]i浓度。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下降,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GP、TRAP-5b含量明显升高(P < 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和固本增骨方各组BGP、TRAP-5b含量均明显下降(P < 0.05);且固本增骨方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P < 0.05);与模型组对比,戊酸雌二醇组和固本增骨方不同浓度组可显著增加全身骨密度值,明显提高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Ca2+]i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固本增骨方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呈量效依赖关系。固本增骨方各组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固本增骨方可降低去卵巢大鼠模型血清BGP、TRAP-5b含量,改善全身骨密度,提升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加骨组织中游离[Ca2+]i浓度,从而发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药防治CSA的疗效确切,但往往缺乏客观的分子生物学依据解释其作用机理。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血管的生成及细胞的生长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参与调控多种代谢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近年来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CSA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从痰论治CSA的辨治机理和现代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在C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痰论治CSA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3个方面,对从痰论治CSA的PI3K/Akt/mTOR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理论的研究及总结,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人们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高嘌呤、高蛋白质、高脂肪的过多摄入使痛风患病率逐年攀升。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较小的不良反应等优势,但中药成分及作用机制复杂。网络药理学的兴起为阐明传统中医药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现通过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痛风中的应用,为后期中医药在痛风中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6.
骨稳态是基于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骨稳态失衡是导致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多种骨骼疾病的重要基础。肠道菌群(GM)被认为对骨稳态有重要影响,其组成和多样性改变与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而GM与宿主肠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肠-免疫”轴,除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维持肠道及机体免疫稳态之外,对维持骨稳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了GM、免疫系统及其协同作用对骨稳态影响的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7.
激素替代疗法和阿仑膦酸钠常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策略,但其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替代或补充治疗药物用于抗骨质疏松.中药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诸多研究阐明了单味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和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本研究综述了部分中药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不仅有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基于BMPs-Smad/RUNX2信号通路探讨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P3代大鼠BMSCs分为空白血清组、5%、10%、20%、30%浓度含药血清组及传统诱导组,分别对各组大鼠BMSCs进行培养及成骨诱导,向6组加入相应培养液24 h后幵始测量细胞计数,连续测量4天;成骨诱导2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蓝紫色区域的密集程度;ELISA法检测COL-I、ALP、BGP、OPN蛋白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BMP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BMP2、BMP4、Smad1、RUNX2表达。结果 各组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组在培养24h后比空白组及传统成骨诱导组OD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20%含药血清组较5%、10%及30%含药血清组OD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碱性磷酸酶染色后镜下观察在浓度为20%时染色区域最密集;5%、10%、20%含药血清组与其他各组BGP、OPN、ALP、COL-I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20%含药血清组与5%、10%含药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含药血清组与其他各组BMP2、BMP4、Smad1、RUNX2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固本增骨方能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且能促进成骨标志蛋白BGP、OPN、ALP、COL-I蛋白含量的增加,且在20%浓度为最佳,这个机制可能是激活了BMP-Smad/RUNX2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查阅近年来关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信息分子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相关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NEI网络信息分子角度探讨CSA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国内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同动物造模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并评价其优缺点,以期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检索1991年11月-2013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作相关的中文文献。结果:共有18篇文章纳入分析范围,发现国内本病动物模型复制主要有植骨压迫法、椎动脉结扎造模法、注射组织硬化剂法、力学平衡失调法、瘀血阻络法、混合造模法6种。结论:组织硬化剂注射法近年研究较多,混合造模法在实验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并认可,但造模方法评价标准不统一、符合中医证型的造模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