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必净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发作且24 h以内入院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38),同时选取33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3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天和第1、2周抽取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质量浓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IL-6质量浓度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快速上升,第1天到达峰值;至发病第3天,其TNF-α、IL-1β及IL-6质量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至第1周,其血清TNF-α、IL-1β质量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在第3天及第1周时,TNF-α质量浓度显著降低;IL-1β和IL-6质量浓度在第3天即显著降低。结论血必净在早期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质量浓度,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胰腺及其他器官,这可能是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收集102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77例.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4例)和丹红治疗组(48例),以3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常规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流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胰腺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对照组、MAP组、SAP组的BF分别为(344.32±88.21)、(284.56±72.62)、(235.17±73.55)ml·100 g-1·min-1,BV分别为(28.18±7.8)、(19.32±7.02)、(17.89±6.54)ml/100 g,3组依次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组MI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治疗前后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丹红组治疗后BF、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39.26±65.12)比(263.36±61.14)ml·100 g-1·min-1,(29.38±8.01)比(19.67±6.78)ml/100 g,P<0.05)].丹红组平均治疗(9.7±2.6)d,平均住院(12.6±2.7)d,均较常规组(14.5±3.2)、(18.5±5.5)d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的CT血流灌注参数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P对改善胰腺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小柴胡汤传统煎法与去滓再煎法抗炎功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小柴胡汤Ⅰ方组、小柴胡汤Ⅱ方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两组灌胃药量为0.3 ml/10 g体质量,检测各小鼠耳郭肿胀度。结果:小柴胡汤Ⅰ方、Ⅱ方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郭肿胀程度(P〈0.05),并且去滓再煎后(Ⅱ方)的抑制作用要优于传统煎法(Ⅰ方)(P〈0.05)。结论:小柴胡汤去滓再煎抗炎功效优于传统煎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芪红胶囊,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24周后LVEDD,LVESD和LVEF值比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治疗酒精性心肌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作为酒精性心肌病治疗的有效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胸腔积液中的端粒酶活性、胸液及血清HER-2蛋白浓度联合检测,探讨它们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液及胸腔积液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胸液端粒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胸液HER-2蛋白的浓度,检测同期35例良性胸腔积液作对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中端粒酶活性、HER-2蛋白浓度、血清HER-2蛋白浓度较良性胸腔积液患者显著增高(P均<0.05);胸液中HER-2蛋白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正确率为88%,端粒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正确率90%;血清HER-2蛋白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2%,正确率为85%;胸液中端粒酶、HER-2蛋白、血清HER-2蛋白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67%,特异性98%,正确率为79%。结论端粒酶、HER-2蛋白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端粒酶、HER-2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和口服卡维地洛后的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以及肝功能的分级变化。方法入选患者89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EIS治疗,39例患者采用药物预防性治疗,EIS组患者给予多次注射硬化剂,直至曲张静脉消失,药物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mg,每日2次,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耐受量12.5mg,每日2次。全部患者观察36个月,对比两组间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程度以及肝功能分级变化。结果 EIS治疗组有效随访44例,期间发生出血7例(15.9%),死亡3例(6.8%)。药物治疗组有效随访34例,期间发生出血10例(29.4%),死亡4例(11.8%)。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S治疗组静脉曲张总消失率为40.9%(18/44),卡维地洛治疗组曲张静脉均未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药物卡维地洛治疗相比,EIS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和静脉曲张程度,同时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关以计算MELD评分。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胆固醇浓度与MELD分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率越高。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率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及血清胆固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25;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6,血清CHOL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5μmol/L;当MELD评分≥26分同时血清CHOL值≤1.5μmol/L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21%和88.1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可提高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ll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
正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1]。有研究认为,松针中含有溶解人体内老化物质,调整和促进身体组织机能,增进人体健康的物质,并具有增强免疫力及抗肿瘤作用[2-4]。近年来对松针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就其抗肿瘤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松针及其化学成分松针(Pine needles)为松科植物(Pinaceae)松属(Pin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