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3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 TCMSP、Drugbank、Uniprot等数据库及参考文献获取中药柴胡-丹参的有效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平台检索有关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的靶标,并借助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R语言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关键成分与作用靶标,进一步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其有效成分与慢性乙型肝炎HBcAg、HBeAg、HBsAg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结果 获得“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挥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73个,疾病潜在靶点985个。对其“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共有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可知,有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67个有效活性成分,PTGS2、ADRB2、HSP90AA1、ESR1等88个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可知,参与了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及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运用核心成分与靶蛋白对接可知,槲皮素、木樨草素与HBcAg、HBeAg、HBsAg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充分体现了“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33.
白薛玲  范妤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2):16-19,24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其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或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PERK、ATF6和IRE1信号通路等ERS相关途径发挥调控作用,显著抑制ERS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干预ERS诱发的神经损伤及相关疾病。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ERS,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防治NDD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中药五味子( Schisandra )为木兰科五味子(北五味子) (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或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 (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1].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传统藏药总状绿绒蒿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30、60、90、120和15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K562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 h后,不同浓度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随着总状绿绒蒿醇提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细胞碎片增多。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核内DNA片段化、TailD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周期检测,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24 h后,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1.88±0.30)%、(5.46±0.57)%和(19.80±1.03)%,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1.10±0.1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周期发生了G2/M期阻滞。结论:总状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有显著
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DNA损伤引发G2/M期阻滞有关联。
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检索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4日。由2位独立的研究员分别按照纳入标准对文章进行系统筛选、文献纳入、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总计2 355例患者。华蟾素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临床有效率更高[RR=1.16,95%CI=(1.11,1.22),P<0.000 01],能够有效减小瘤体大小[RR=1.33,95%CI=(1.17,1.51),P<0.000 01]、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R=1.41,95%CI=(1.31,1.52),P<0.000 01]、提高生活质量[RR=1.37,95%CI=(1.19,1.57),P<0.00001]、改善患者肝功能[RR=-...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三甲散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三甲散药物血清干预HSC-T6细胞,空白对照组采用DMEM培养液、HSC-T6,Y-27632阳性对照组采用Y-27632、DMEM培养液、HSC-T6,三甲散组采用三甲散、DMEM培养液、HSC-T6。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观察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合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甲散和Y-27632处理组I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三甲散和Y-27632处理组Ⅲ型胶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三甲散可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Ⅰ、Ⅲ型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38.
范妤  李涛  宋强 《山东医药》2008,48(16):16-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GC)和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与抑癌基因p53、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活检标本107例,其中GC28例,异型增生(DYS)14例,肠上皮化生(IM)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5例.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Hp,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Hp感染阳性组中GC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p53、Bcl-2的阳性表达率在GC、DYS和IM中明显高于CSG(P均<0.05).结论 Hp与GC发生关系密切,持续Hp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可引起胃黏膜损伤,促进了p53基因的突变和Bcl-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9.
组织学虚拟切片的构建和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组织学实验教学质量,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套组织学虚拟切片,增加了真实性、生动性,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白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样标本必不可少的初步检查手段,是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的橱窗,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血液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预后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现就白细胞形态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浅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