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体外调节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对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白介素-4、趋化性细胞因子白介素-8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其抗癌的机制。方法: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2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4的影响。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艾易舒对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8有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白介素-4的分泌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介素-8的分泌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个药物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个药物剂量组可明显促进T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低浓度剂量组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2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通过抑制白介素-8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苑素云  周端 《天津中医》2001,18(6):21-23
本实验选用15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经活血潜阳胶囊治疗8周后,观察其主动脉,中小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病理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3周龄SHR大鼠和WKY大鼠的主动脉的MA及MA/LD无明显改变。而外径小于100μm的冠状动脉MA增厚,但MA/LD无明显改变,而外径在100-300μm的冠状动脉MA及MA/LD明显增大,提示外径小于100μm的冠状动脉可能主要是严格意义上的重建,外径在100-300μm的冠状动脉则已出现了血管壁的增厚,管腔变小,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活血潜阳胶囊大小剂量组用药8周后均可改善SHR外径在100-300μm的冠状动脉的MA/LD比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潜阳胶囊对SHR大鼠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松龄血脉康为对照,按活血潜阳胶囊剂量不同分为Ⅰ、Ⅱ组,治疗8周,放免法测定血浆ET—Ⅰ、Ang-Ⅱ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壁bFGF。结果:活血潜阳胶囊能明显降低SHR血浆ET—Ⅰ含量及Ang-Ⅱ含量,一定程度地改善bFGF在SHR主动脉壁各层的分布。结论:活血潜阳胶囊能一定程度地改善SHR血管重建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了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和炎性因子之间的联系密切,其中促炎性因子对疾病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抗炎性因子则对疾病的发展起着抑制作用。现对近年来炎性因子在心力衰竭中作用机制的发现进行了整理,以期对完善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策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补虚为主,攻补兼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调和阴阳,精借药理等3个方面就周端教授应用膏方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列举典型病案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夏翔教授对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和见解,并总结了夏翔教授临证常用药对的处方经验。夏翔教授认为,过敏性疾病的中医病机不外乎内因与外因,内因为禀赋不足、卫表不固,外因为感受风邪,致气血运行失调、阴阳失衡。以益气扶正、祛风散邪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斑蝥为芫箐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蝥素,斑蝥素经过氢氧化钠水解生成斑蝥酸钠。Wang等报道斑蝥酸钠等抗癌作用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CAMP磷酸二酯活性提高癌细胞内CAMP水平有关。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及临床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联合窄带成像(NBI)胃镜检查方式在早期胃癌临床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癌病例232例,通过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患者常规胃镜检查、NBI胃镜检查以及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体检查共检出胃癌41例,所有胃癌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内镜黏膜玻璃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37例,4例患者累及肌层或者浆膜层。常规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8例,敏感度为56. 76%、特异度为86. 15%、阳性预测值为43. 75%、诊断符合率为81. 47%。NBI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5例,敏感度为78. 38%、特异度为91. 79%、阳性预测值为64. 44%、诊断符合率为89. 66%。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4例,敏感度为91. 89%、特异度为94. 87%、阳性预测值为77. 27%、诊断符合率为94. 40%。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P 0. 05),敏感度明显高于NBI胃镜检查方式(P 0. 05),NBI胃镜检查方式的敏感度与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P 0. 05)。结论 NBI胃镜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性以及敏感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而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查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敏感度,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乌苯美司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按不同分期分为3组,观察口服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 国际抗癌联盟(UICC) Ⅰ期和Ⅱ期患者治疗后3周、5周、7周VEGF水平均降低,治疗3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7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ICC Ⅲ期患者在治疗后3周、5周、7周VEGF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苯美司胶囊对早、中期肝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有降低作用,说明乌苯美司胶囊可能通过抑制VEGF治疗癌症,同时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安全、经济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