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研究姜黄素(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3种主要姜黄素类成分在不同姜黄品系根茎内的动态积累规律,为姜黄规范化生产、适时采收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不同姜黄品系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姜黄根茎内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相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可将总姜黄素积累量作为姜黄适宜采收期的评价指标;缅甸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作为高姜黄素含量和高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优良育种 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半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半夏内含有害重金属与土壤中相同原素含量的相关性,为半夏GAP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为横坐标,对应同块土壤半夏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结果:半夏与土壤中的铅、砷、汞、铜含量的相关性较差,甚至不相关。半夏中的该5种元素的含量总是在一定范围内,铅、砷、汞、铜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和《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镉超出规定限度。结论:半夏与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无相关性,半夏对土壤中的镉具有明显富集作用,选择半夏种植土壤时应严控镉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赫章半夏进行了两个品种间的比较研究,以期找出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尤其是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为半夏规范化种植品种确定和纯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黑麻芋和白麻芋两个处理,定期对半夏生长状况进行观测,收获时测产,并对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黑麻芋的产量、净增重、增重率、百粒重和块茎直径均显著高于白麻芋,黑麻芋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白麻芋,水分、灰分、水浸含量、总酸含量、腺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生产上应以黑麻芋做种,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半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微肥配比对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毛茛科植物乌头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不同的锌、硼、铁、锰配比下附子的生长及产量状况。结果 锌、硼、铁、锰配比为4∶1∶1∶2是促进附子生长和提高附子产量的最佳配比。该配比条件下,附子的株高和叶干质量较对照有所降低,茎粗、须根数、须根长、子根体积及茎、须根、母根干质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肥料配比,其中须根和母根干质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4.5%和2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附子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而须根、母根干质量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从促进营养器官生长而提高附子产量的角度来说,锌、硼、铁、锰(4∶1∶1∶2)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指纹图谱研究和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四氢呋喃-0.02%磷酸水溶液(13∶6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处理分析,建立了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24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5个共有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不大,但3种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吴茱萸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黄丝郁金生长发育规律,为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定期取样进行调查测定。结果:根据郁金各器官生长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将郁金的个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苗期、叶丛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充实期。郁金一生形成8片叶,叶面积在苗期增加较慢,叶丛期迅速增加。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苗期和叶丛期干物质主要分配到叶部,块根膨大期主要分配到根茎,块根充实期主要分配到块根。结论:可根据黄丝郁金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川贝母是贝母类药材的主要商品,它是四川地道药材,在中药外贸上,川贝母具有绝对优势,但资源逐年减少。近十多年来,我国各省区均发现有川贝母的伪品。如果,那些伪川贝母磨成了粉末,用以制作中成药,就更难区别。本文就正品川贝的形性及粉末鉴别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藏族药马尾连及高原唐松草的基原、资源分布进行本草及文献资料的考证,并建立高原唐松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方法对高原唐松草药材粉末进行鉴别;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10批高原唐松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高原唐松草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性强;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10批药材的水分9.8%~11.7%;总灰分2.9%~5.2%;酸不溶性灰分0.6%~2.2%;醇溶性浸出物25.4%~33.7%。盐酸小檗碱在1.572~47.16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26%,RSD 2.2%,10批高原唐松草含盐酸小檗碱的质量分数0.01%~0.61%。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及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高原唐松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