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痰瘀互结在临床表现广泛,既涉及体表病变,又可见于内科杂症,是冠心病发展中最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但关于痰瘀互结的研究,对于病变过程痰瘀化热过程的具体的方药还没有相关的总结。鉴于此,本文从方药角度出发,结合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将冠心病痰瘀互结热化阶段的治疗,根据痰瘀热邪的病位、阶段、虚实、证候不同,从热者寒之、火郁发之、留者攻之三个层面,分为清热、泻火、宣通、攻邪等不同治法对相关方剂进行梳理,根据其临床表现选取恰当的方剂对症治疗,为冠心病痰瘀互结热化的治疗提供方药的参考,以期执简御繁,裨益于目前相关冠心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稳定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23省市的稳定性冠心病被调查者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了解痰瘀互结证的占比及其与饮食、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绪状态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被调查者3172名,其中诊断为痰瘀互结证者1623名,非痰瘀互结证者1549名,痰瘀互结证占比为51.17%。饮食方面,偏嗜咸(OR=1.245 95% CI=1.041-1.490)、偏嗜辛辣(OR=1.713 95% CI=1.366-2.147)、偏嗜热食(OR=1.415 95% CI=1.017-1.969)、偏嗜油腻(OR=1.824 95% CI=1.455-2.286)是痰瘀互结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饮酒(OR=0.787 95% CI=0.622-0.996)是痰瘀互结证的保护因素(P < 0.05)。情绪方面,轻度抑郁(OR=2.209, 95% CI=1.832-2.665)、中度抑郁(OR=3.133, 95% CI=2.070-4.742),轻度焦虑(OR=1.337, 95% CI=1.048-1.705)、中度焦虑(OR=2.113, 95% CI=1.162-3.844)是痰瘀互结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健康的膳食口味习惯、良好的情绪管理以及适量饮酒可能是防治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肥胖与痰瘀互结病机的相关研究,提出痰和瘀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病机以痰湿为主,腹型肥胖病机痰多兼瘀,肥胖并发症病机多痰瘀互结。由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发展到肥胖并发症,病机经历了由痰致瘀而成痰瘀互结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转化相关证候诊断指标的权重,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转化相关证候的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病机转化3个证候(阻络、化火、生毒)诊断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确定其权重。结果 (1)阻络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心悸、脉涩、胸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斑块不稳定、炎性活动增强、肢体麻木、烦躁、胸闷、脉弦、斑块形成;(2)化火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炎性活动增强、心痛如灼、烦躁、脉数、口苦、苔黄、舌红、咽干、溲赤、便秘;(3)生毒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咽痛甚、口疮、重度口苦、病情凶险、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老舌、剥苔(不含类剥苔)、中重度心绞痛、脉涩、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舌青或青紫、炎性活动增强、脉结代。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转化证候的宏观诊断指标:阻络证候以心悸、脉涩、胸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肢体麻木、烦躁为重要参考指标;化火证候以心痛如灼、烦躁、脉数、口苦、苔黄、舌红;为重要参考指标,生毒证候以咽痛甚、口疮、重度口苦、病情凶险、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老舌为重要参考指标。斑块和炎症活动在转化证候中占较大权重,在临床辨证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舌苔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其客观测量意义重大。该文系统总结了目前舌苔(包括苔色、厚薄、润燥、腐腻)客观测量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舌苔客观测量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3个问题:舌苔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舌象特征的采集以及报告规范有待进一步建立;舌苔测量仪器准确性评价不一致。  相似文献   
77.
病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紧密联系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首先梳理了中医学的时空概念,然后从痰瘀互结切入,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际,回归中医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分析和探讨中医病机的时空属性,提出中医病机是具有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基于时空属性的病机研究思路,以期帮助更好地理解病机的内涵和其所承载的中医学认知和思维方法,为病机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8.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脾胃论》是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部著作,书中阐述了脾胃与四脏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及治疗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丰富了脏腑辨证理论内涵。从《脾胃论》中李东垣对心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的阐述入手,提炼出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系病症循“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的特点。临床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以脾胃病机入手,师东垣古法,理后天之本,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0.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中天然免疫应答介导的炎症反应近年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点,TLR4是关键的免疫应答通路,可以激活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防治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信号分子、抑制炎症损伤有关。现以TLR4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通过TLR4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