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记忆受损与血清Tau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TB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TBI组(30例)与中度TBI组(30例)。另选取20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入院时、伤后第72小时、2周、6周和3个月时,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对象的血清Tau蛋白浓度,同时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对受试对象记忆认知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时,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574.3±270.1) pg/mL、健康对照组为(79.9±36.3)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7,P<0.05)。伤后第72小时,中度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1 051.2±333.9) pg/mL、轻度TBI组为(805.2±400.2)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12)。伤后3个月,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100.8±35.6) p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1,P=0.051)。TBI组患者记忆受损明显,且伤后第72小时患者记忆认知水平处于最低,至伤后6周,TBI组患者记忆受损逐渐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2小时和伤后2周,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早期检测TBI患者的血清Tau蛋白浓度不仅可以评估患者的受伤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反映患者记忆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72.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5-脂氧酶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后病情的恶化往往与继发性脑水肿有关。脑水肿的形成涉及到炎性反应在内的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生成白三烯类(leukotrienes,LTS)的关键酶,其产物中半胱氨酰白三烯类可诱导强烈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主因"突发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余"入院,患者1 h前(2017年7月20日16:40)在家洗澡的过程中,抬头后突发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于本院急诊,体检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3级,NIHSS评分5分。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多年,一直未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患者嗜酒20余年,否认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74.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可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包括微生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和动物凝集素,在多个学科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微生物凝集素的种类、主要性能和功能以及口腔内微生物凝集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程宏伟  王晓健  冯春国  肖瑾  李严 《安徽医学》2009,30(10):1163-116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术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设计手术切口,精确定位病灶范围,术中结合实时超声显像技术,引导手术进程,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神经导航系统术前定位病灶准确率100%,术中实时超声能有效地引导手术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病灶并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和术中超声技术可在手术中对颅内病变精确定位,引导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的监护下进行听神经瘤显微切除的技术.方法 对12例听神经瘤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联合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神经功能保留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脑干功能改变.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可提高脑干及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77.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3,34(4):401-40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住院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观察TIA后2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后32例(26.0%)患者于2周内发生脑梗死;在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P<0.05)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在语言障碍不伴肢体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高血压病、饮酒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CD2评分>3分、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是TIA后2周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进展为脑梗死与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密切相关;ABCD2评分>3分、糖尿病和既往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ABCD2评分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预测性,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可帮助临床医生评判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法进一步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刘兵荣  肖瑾  丁新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3-15,F0003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06在南京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23只,每组分别于术后6h,1,3,5d取5只用于病理切片制作,于术后3d每组各取3只用于电镜检查。②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于造模术后2h给予黄芪多糖(美国泛华医药公司Pharmagenesis提供,批号8k01101)2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同样时间点给予2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凋亡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动态变化。④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69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细胞:模型组于术后6h开始增多,为(31.24&;#177;4.55)个/高倍视野。术后1d明显增多,为(72.58&;#177;7.23)个/高倍视野,术后3d达高峰[(159.42&;#177;12.26)个/高倍视野],术后5d减少[(90.98&;#177;7.65)个/视野];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多于假手术组[(1.73&;#177;0.37),(1.45&;#177;0.30),(1.43&;#177;0.32),(1.41&;#177;0.13)个/高倍视野,P〈0.01]。黄芪多糖组术后1,3,5d神经元凋亡细胞为(57.64&;#177;8.45),(132.65&;#177;8.48),(61.23&;#177;7.12)个/高倍视野,少于模型组(P〈0.05-0.01)。②血肿周围核因子κB阳性细胞数:模型组与治疗组术后6h在血肿周围及皮质部位见大量核因子κBp65阳性细胞,术后3d达高峰,术后6h&;#177;5d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术后6h,1,3,5d为(19.21&;#177;3.87),(44.28&;#177;5.76),(53.29&;#177;5.67),(27.82&;#177;2.74)个/高倍视野,均少于模型组[(26.75&;#177;4.08),(58.33&;#177;8.13),(68.15&;#177;6.89),(37.98&;#177;4.57)个/高倍视野,P〈0.05~0.011。③神经元超微结构:假手术组基本正常;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黄芪多糖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对脑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对第四脑室显露的显微解剖研究,为该入路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甲醛固定、颈内动静脉系统灌注彩胶的6具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小脑延髓裂,观察小脑延髓裂的走形、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小脑下后动脉的走形和分布。打开小脑延髓裂后观察第四脑室顶部、底部及外侧隐窝等区。结果小脑延髓裂位于二腹叶和小脑扁桃体与延髓之间的生理性裂隙;其3种术式适用于第四脑室不同区域肿瘤的切除;后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面丘、舌下神经三角和迷走神经三角均可作为术中定位的标志;小脑下后动脉是该入路的关键血管,一开始即可显露并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在不切开小脑下蚓部的情况下,通过自然的生理性裂隙到达第四脑室,减少了常规入路可能引起的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适用于第四脑室各个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0.
神经导航技术是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本科室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切除颅内病变212例,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