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医药卫生   7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71.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有关查架哈吾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历代使用查架哈吾的药材来源于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卷丝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Craib)Burtt的全草。  相似文献   
772.
通过历史考证和实地调查,中国茶的来源除茶科茶属植物外,古代便有多种来源,这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传统且目前尚有商品的非茶科茶属的茶,我们称之为别样茶,对别样茶进行研究和整理,不仅是为了抢救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于寻找治疗和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的新药和保健品、支援"三农"、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73.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 %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 ,柱温为 30 ℃ ,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相似文献   
774.
肖伟  彭冰  彭勇  肖培根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2111-2115
三白草是一种常用草药。近年来,在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从以上几方面对三白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是其木脂素类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癌、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为三白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5.
目的 对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川贝酮(chuanbeinone,Ⅰ)、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Ⅱ)、贝母乙素(peiminine,Ⅲ)、西贝素(imperialine,Ⅳ)、petilidine(Ⅴ)、贝母甲素(peimine,Ⅵ)、贝母辛(peimisine,Ⅶ)、solanidi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6.
蜘蛛香中缬草素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草素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以单体状态存在的缬草素和不同蜘蛛香提取液中缬草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缬草素在氯仿和无水乙醇中含量变化较小,在90%甲醇中降解最快,在90%甲醇和90%乙醇中产生缬草醛.结论 缬草素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77.
目的:探索2000—2019年国内外绿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HistCite及CiteSpace软件统计文献的作者、国家/地区、机构、来源期刊、学科、关键词等信息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结果:共获得文献15 171篇,2000—2019年文献发表量总体稳定增长,美国对绿茶的研究最多,其次是中国、日本;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的浙江大学,全球总引用分数(TGCS)最高的是美国的罗格斯大学;Yang C S是发文量和TGCS最高的作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收录文献最多。绿茶的研究学科主要涉及食品、化学、分子生物、药理、营养等。关键词分析显示,绿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茶多酚和代谢综合征、炎症、胰岛素抵抗等活性是当前热点。结论:绿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表明,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及其药理活性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慢病防治成为热点,绿茶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和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将成未来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78.
桑寄生茶为我国传统保健茶饮,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总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对我国别样茶中桑寄生茶的植物来源、应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桑寄生茶在我国两广地区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抗癌。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茶含有黄酮类、萜类衍生物、挥发性成分、凝集素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利尿,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现代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寄主植物多样,没有规范,可能会对桑寄生茶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应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79.
灵芝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中医临床用药主要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紫芝(Ganodermasinense),国内栽培品以赤芝为主。历代医药学家将其列为上品,具“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之功效,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贵药物。主要含有三萜、多糖、生物碱和氨基酸多肽等,具有增强免疫、抗疲劳和促进学习记忆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及抗肿瘤。本实验通过对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药理作用的比较,为栽培灵芝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80.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快速推进,慢性病共病已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提出了重要挑战。夜间睡眠状况(睡眠时长和质量)对于调节老年人的身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当前针对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研究仅局限于部分地区或中青年人群,中国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中国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4月选取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研究(CLHLS-HF)数据中11 917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关联,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并采用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方法 分析社区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病共病罹患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1 917名社区老年人中,平均年龄为(84.4±11.4)岁,年龄范围为65.0~117.0岁。研究对象包括6 477名(54.35%)女性和5 440名(45.65%)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