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碎石,中药治疗排出体外,或经逆行造影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5例,DIVU检查105例,B超检查93例,分析105例DIVU的影像效果。并将DIVU与B超的诊断结果对照。结果:(1)DIVU,B超对直径≥5mm的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92.86%(52/56),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直径<5mm的结石,DIV经(97.73%,43/44)明显高于B超(67.57%,25/37),差异有显著性(P<0.01)(2)DIVU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征机率为90.48%(95/105)。结论:DIVU可提高输尿管扩张征象显示率,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性高,尤其对直径<5mm的结石明显优于B超,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3.
24.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用激光并复方芩柏颗粒剂内服、外用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5例,并与单纯性激光治疗13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与中药联合运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单纯性激光治疗组(简称对...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80岁。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胆汁样液体,每天2次,每次约50ml,纳差,大便7日未解,小便正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较活跃。既往有胆总管结石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CT平扫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积气(图1、2),胆总管最大直径2.8cm,胆囊萎缩,其内见一点状高密度灶,十二指肠水平部见一同心圆状病变,  相似文献   
26.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of aorta,PAA)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16层CT容积扫描,并应用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观察,对骨折分型,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并与X线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3例中,根据Schatzker和McBroom胫骨平台骨折6型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8例,Ⅲ型7例,Ⅳ型6例,Ⅴ型4例,Ⅵ型3例。X线平片检查漏诊7例,16层CT见髁间嵴后方或胫骨平台外髁撕脱小骨片,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伴有髌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各2例。结论: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对术前分型,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脑炎25例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的结核性脑膜脑炎25例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其中20例同时进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结果头颅MRI检查示20例患者脑内见粟粒性结核瘤,1例见大结核瘤及小血肿形成,增强扫描结核瘤结节样及环形强化;20例脑膜增厚、强化;5例脑底池狭窄;3例表现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脑梗死样改变;2例幕上脑室积水。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MRI表现多样,结核瘤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9.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0.
16层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 对39例主动脉夹层进行16-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DeBakey分型,本组3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6SCTA显示Ⅰ型5例、Ⅱ型1例和Ⅲ型33例.显示真假腔39例(100%)、内膜片39例(100%)、内膜破口25例(64.1%)、假腔内血栓17例(43.6%).结论 16SCTA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