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崔永红  章晓华 《中外医疗》2013,32(4):114-114,116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6例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创伤控制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AST、AL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患有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2.
胎羊心脏转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胎羊心脏转流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胎羊、胎盘的影响。方法 选用 6头怀孕山羊 ,切开子宫 ,暴露胎羊 ,正中开胸 ,经肺总动脉插 10F动脉管 ,右心房插 12~ 14F静脉管。离心泵连接动静脉插管 ,常温转流 3 0min。监测胎羊血压、心率、血气等数据。结果 胎羊体重 (1.80± 0 .2 7)kg ,灌注流量 (3 65± 48)ml·kg-1·min-1。转流中胎羊血压、心率稳定 ,血气结果在生理范围内。转流后 1h ,pH值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增高 ,与转流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胎羊存活不超过 2h。结论 使用离心泵建立胎羊心脏转流模型 ,胎盘能够发挥体外循环氧合器的作用 ,但是体外循环对胎盘长期功能和胎羊存活不利  相似文献   
93.
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数据,计算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检测肺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结果】转流后肺灌注组犬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静脉血MDA和SO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肺灌注组肺静脉血ICAM-1、P选择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持续肺动脉灌注通过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粘附分子的激活来降低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4.
体重〈2500g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数为早产低体重儿或足月小样儿,由于心脏畸形导致患者发育迟缓、器官功能恶化,积极开展心脏手术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体外循环管理是心脏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我们对7例体重〈2500g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就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5.
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结果 (1)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及无需开胸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方式。(2)股静脉插管是手术的关键性步骤;(3)手术过程中动、静脉系统的压力监测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方法,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是一种可靠的体外循环技术,是传统体外循环的补充,对急诊病例的抢救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循环系统大量进入空气是体外循环最严重的意外之一,William总结了349位外科医生六年间施行的374819例各种心脏直视手术,发生严重体外循环意外71例,其中经左心引流泵入大量空气18例,占24.5%。我科使用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技术成功抢救了1例经左心引流泵入大量空气意外的病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无冠瓣窦瘤形成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NYIM)。于95年12月2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窦瘤修补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开始体外循环后启动左心吸引泵,因发现动脉插管中有大量气体返流,随…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了我院1992年1月到1996年12月10公斤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114例。心肺转流时间23~313分钟(平均78.4±42.0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0~88分钟(平均42.0±15.7分钟)。106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5.5%。我们的体会是:选用膜式级合器,尽量减少预充量,使用抑肽酶及糖皮质激素,足够的流量,良好的心脑肺保护等是10公斤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右心辅助方式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8月我院行右心辅助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6.2±1.8)岁。术前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阻力为(7.80±0.67)Wood单位,肺动脉收缩压(69.75±3.47)mm Hg。在心脏复跳后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时行肺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立右心室辅助并撤离体外循环。辅助至右心功能恢复满意,逐步减低流量,撤除右心辅助。结果 4例患者全部成功撤除右心辅助并存活。平均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35.0±18.8)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72.0±41.1)min,并行辅助循环时间为(166.0±32.7)min,平均右心辅助时间为(157.7±27.5)h,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监测波动于120~150 s之间。期间无再次开胸止血事件,无辅助机械障碍发生,无管道内凝血事件发生。结论右心辅助比体外膜肺氧合具有机械故障少,辅助时间长,抗凝要求低,出血少,血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破坏少的优点,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更加接近生理循环,不会增加左心后负荷。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s To evaluate retro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ombined utilization of various assisted circulation devices i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who did not respond to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Methods Assisted circulation devices, including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ECPB),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and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 were applied to 16 adult patients who had cardiac arrest 82 min-56 h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and did not respond to 20 min or longer conventional CPCR. ECPB was applied to 2 patients, ECPB plus IABP to 8 patients, ECPB plus IABP and LVAD to 6 patients. Results One patient recovered fully and one patient died. Of the other 14 patients, 13 resumed spontaneous cardiac rhythm and one did not; none of them could be weaned from ECPB. Further treatment of the 14 patients with combinations of assisted circulation devices enabled 6 patients to recover. One of the 7 recovered patients died of reoccurring cardiac arrest after 11 days; the other 6 were discharged in good condition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3 -49 months (mean =22 months). Of the 6 discharged patients one suffered cerebral embolism during LVAD treatment, resulting in mild limitation of mobility of the right limbs; the other 5 never manifested an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 There was no late deaths giving a 37.5% (6/16) long-term survival rate. Conclusions ECPB could effectively reestablish blood circulation and oxygen supply, rectify acidosis, and improve internal milieu. The combined utilization of ECPB, IABP, and LVAD reduces the duration of ECPB, improves the incidence of recovery, and offers beneficial alternatives to refractory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0.
心室辅助装置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或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bridge—to—transplant,BTTx)。我院于2005年5月19日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植入了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制的气动双心室辅助装置——罗叶泵,该装置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药监械(2003)39号]。心脏辅助11天获得心脏供体,进行了心脏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