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体外循环方法和手术方法。全部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中度低温、中高流量,冷含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全部应用超滤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7.2±3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3±27.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90mm Hg(1mm Hg=0.133kPa),超滤量为800~8300mL,心脏自动复跳率86%,本组早期死亡10例(4.3%)。结论体外循环中加强心肌保护;控制血液稀释度,使用血液超滤技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82.
腹腔镜手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治疗,以其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替代传统的手术方法,所以被广大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南丰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实施LC手术259例,出现并发症8例。现将LC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某些药物见光后易分解,为保持药物原有特性,增强药物疗效,需要避光输液.现将临床上输液药物避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半身体外循环(partial cardiopulmonary bypass,PCB)在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我院经左后外侧切口行缩窄主动脉段置换术5例男性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2.80±14.22)岁。术中经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分别插入动脉灌注管和静脉引流管,连接人工膜肺和滚轴泵,建立PCB。采用心脏不停跳的方法,避免深低温(鼻咽温度33℃以上),控制灌注流量在15~50 ml/(kg·min),维持上肢血压60~100 mm Hg和下肢血压50~80 mm Hg。结果 PCB平均转流时间为(77.40±17.85)min,均平稳脱离体外循环。术后平均住ICU时间(25.00±14.17)h。所有患者无截瘫、肾损害等并发症。短期随访没有主动脉再狭窄现象。结论心脏不停跳下经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插管建立PCB的技术在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中安全、可行,能避免深低温及内脏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本文总结单中心小儿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临床结果,探讨死亡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开展小儿ECPR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长、体外膜氧合(ECMO)前血压,以及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比较死亡患儿和存...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盆腔器官脱垂(POP)伴下尿路症状患者经改进盆底重建手术(PRS)后的排尿情况及下尿路症状变化,探讨术中联合应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行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Ⅰ组36例和观察Ⅱ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手术,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行TVT-O、TVT-O网片吊带置入术。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OP-Q)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盆底器官脱垂程度;采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随访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排尿情况和主观POP症状,评价这3种术式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在术后6个月的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术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的C点距离、D点距离、阴道总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下尿路症状改善率:对照组71. 1%、观察Ⅰ组83. 3%、观察Ⅱ组92. 1%,观察Ⅱ组优于观察Ⅰ组,对照组最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伴下尿路症状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在术中加行TVT-O技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87.
崔永红  章晓华 《中外医疗》2013,32(4):114-114,116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6例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创伤控制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AST、AL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患有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8.
胎羊心脏转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胎羊心脏转流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胎羊、胎盘的影响。方法 选用 6头怀孕山羊 ,切开子宫 ,暴露胎羊 ,正中开胸 ,经肺总动脉插 10F动脉管 ,右心房插 12~ 14F静脉管。离心泵连接动静脉插管 ,常温转流 3 0min。监测胎羊血压、心率、血气等数据。结果 胎羊体重 (1.80± 0 .2 7)kg ,灌注流量 (3 65± 48)ml·kg-1·min-1。转流中胎羊血压、心率稳定 ,血气结果在生理范围内。转流后 1h ,pH值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增高 ,与转流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胎羊存活不超过 2h。结论 使用离心泵建立胎羊心脏转流模型 ,胎盘能够发挥体外循环氧合器的作用 ,但是体外循环对胎盘长期功能和胎羊存活不利  相似文献   
89.
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数据,计算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检测肺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结果】转流后肺灌注组犬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静脉血MDA和SO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肺灌注组肺静脉血ICAM-1、P选择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持续肺动脉灌注通过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粘附分子的激活来降低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0.
体重〈2500g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数为早产低体重儿或足月小样儿,由于心脏畸形导致患者发育迟缓、器官功能恶化,积极开展心脏手术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体外循环管理是心脏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我们对7例体重〈2500g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就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