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包裹聚氨酯的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型磁性微粒栓塞材料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微粒材料进行一系列血液相容性实验,包括溶血实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功能实验等。结果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微粒材料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结论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型微粒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49例TCCF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96个月,平均(18.57±20.89)个月。结果 49例中,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16.3%;复发时间在术后2~18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瘘口在颈内动脉弯曲段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3,95% CI 1.83~91.46;P=0.010)。结论 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存在复发可能。瘘口位于颈内动脉弯曲段的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审慎,术后需更为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多参数监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多参数联合监测下实施CEA治疗的7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颈内动脉返流压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72例返流压≥25 mmHg,3例<25 mmHg;58例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变化,2例轻度降低复通后好转,6例下降超过50%但恢复,5例下降超过50%未恢复,4例下降超过75%未恢复。术中5例使用转流管。术后发生脑卒中2例,未发生栓塞事件。术后1周内复查颈动脉CTA显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均通畅,1例颈外动脉闭塞,1例颈外动脉血栓形成并管腔重度狭窄。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末次随访GOS评分5分74例,3分1例。结论 CE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术中联合监测颈动脉返流压、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是可行的、有效的,可提高C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经眉弓锁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MRI显示,垂体腺瘤全切15例,次全切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14倒,数日至数月后恢复正常;视力下降2例;硬膜外血肿1例,近期随访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眉弓锁孔手术可用于鞍区垂体腺瘤的手术切除。有手术路径短、操作方便、微创、切除率满意和疗效佳等特点。内镜术中辅助可提离肿瘤全切率,减少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25.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倾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的改变;TTC染色法观察脑缺血范围;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相比较,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显著改善神经症状障碍,延长倾斜板停留时间,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及NOS活性增高,但对GSH-px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及降低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黄杞叶经溶剂提取和萃取粗分后,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单体成分,用1H-NMR, 13C-NMR,MS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杞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花旗松素(1),5,7,4′ -三羟基二氢黄酮(2),山柰酚(3),二氢山柰酚(4),槲皮素(5),异黄杞苷(6),黄杞苷(7),落新妇苷(8),异落新妇苷(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3)。结论 化合物2, 4, 9, 11, 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植物中药的理论和方法。方法:选择适当的提取分离工艺,制备植物中药的特征总提物,在NMR波谱仪上测定中药的1HNMR指纹图;对特征总提物进一步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后,通过结构鉴定和NMR研究,以对指纹图中的各特征谱线进行归属。结果:所研究的各种植物中药的1HNMR指纹图均有高度的特征性和重现性,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样品的1HNMR指纹图有很好的一致性;人参、天麻、黄连等多数植物中药特征总提物的1HNMR指纹图主要显示了其活性成分的特征共振峰,人参的1HNMR指纹图在δ 0.87~1.64区及δ 4.16~5.12区的共振信号能准确地反映人参皂苷的存在,天麻在δ 6.60~7.35区显示出其活性成分天麻苷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存在,而黄连的1HNMR指纹图主要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贡献。结论:用本文试验方法测定的多数植物中药特征总提物的1HNMR指纹图及其数据是这些中药的特征共振信号和数据,可作为鉴别植物中药的参照及其相对标准图谱。  相似文献   
28.
苦皮藤中一个倍半萜醇酯新活性化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苦皮藤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倍半萜醇酯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该化合物被推断为1β,2β,9α-三乙酰氧基-8α-(羟基-异丁酰摒在)-15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味喃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及立体构型,并对其^1H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血管检查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56例,单纯脑室内积血19例,脑内出血破入脑室25例,接受320-CTA或DSA检查,查找出血原因.结果 320-CTA检查40例,检出动脉瘤5...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1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0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部血管CTA或DSA检查,术中严格落实各项卒中预防措施,包括平稳控制血压,轻柔精细操作,顺序解剖、阻断、开放各血管,仔细清理斑块、内膜远端固定、严密缝合,返流压、体感诱发电位联合监测等。结果 2例(2.86%)术后出现脑缺血事件。无心肌梗死、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无狭窄,恢复良好。结论 轻柔精准操作、平稳控制血压、多项目监测等对防治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