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31.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汤(BHD)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检索BHD中主要活性化合物的相关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搜集KOA的疾病靶点,相交得出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将BHD中的主要靶点与活性化合物,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 PPI)网络图,对关键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BHD主要有效活性成分82个,潜在靶点615个;KOA疾病靶点482个,药物基因靶点533个。GO富集分析得到细胞生物学条目119个,续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得到信号通路总数共95个。[结论] 阐述了BHD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治疗KOA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长径)等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60例,转移率为4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在不同肿瘤分化组和肿瘤长径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8,P<0.001;χ2=12.06,P=0.002);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兔胆固醇逆转运中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促胆固醇逆转运抗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采用高胆固醇饲料配合丙基硫氧嘧啶喂养方式制备高脂血症合并AS兔模型。隔药饼灸组予隔药饼灸处理,施灸穴位分为两组,第1组为"巨阙"与双侧"天枢""丰隆",第2组为双侧"心俞""肝俞""脾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辛伐他汀组将辛伐他汀粉(1.96mg·kg~(-1)·d~(-1))拌入第1口饲料;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4周。测定各组兔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PPARγ、SR-B 1蛋白表达量,RT-PCR法测定肝脏PPARγ、SR-B 1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C、TG、LDL-C均升高(P0.01),HDL-C降低(P0.01),PPARγ、SR-B 1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及辛伐他汀组TC、TG、LDL-C均降低(P0.01),HDL-C均升高(P0.01),PPARγ、SR-B 1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结论:隔药饼灸调节血脂抗AS的作用机制与增加肝脏中PPARγ的表达、诱导SR-B 1表达,从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34.
<正>《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针解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十四篇,主要从针刺补泻手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具的功用和临床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篇名中的"针解",指本文在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及《素问·宝命全形论》的有关针刺问题,故名"针解篇"。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5.
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增高反映了体内血栓形成和纤溶活性增强,为临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但在检测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D-二聚体假性增高,常见原因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异嗜性抗体等.现报道一例可能由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M影响,导致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结...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Pb)、镉(Cd)、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符合冬虫夏草及相关产品使用特点的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基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Pb、Cd、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计算重金属日暴露量,分别采用危害指数法和更加精确的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对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As的污染应引起关注,不同品种污染程度为冬虫夏草(繁育品)=蛹虫草<冬虫夏草(野生品)<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批冬虫夏草(野生品)全草中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累积健康风险需被进一步关注。结论: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石佳  邢俊  施榧榧 《河北中医》2022,(11):1795-1798+1803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抗感染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解毒方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中医证候评分、相关血清因子[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7 d WBC、N%、PCT水平及治疗7 d 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 WBC、N%、PCT水平及治疗7 d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7 d SOFA、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评估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和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2×2析因分析,第1个因素为术前抗血小板治疗,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者纳入用药组(E组),未应用者纳入空白组(B组);第2个因素为术中抗纤溶治疗,氨甲环酸为T组,空白对照为P组.333例择期CABG患者,氨甲环酸为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 mg·kg-1· 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结果 无论术前是否持续应用氯吡格雷,氨甲环酸都可显著降低术后出血量等指标(ET组对EP组,P<0.01;BT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量(EP组对BP组,P<0.05)、大出血发生比例和红细胞输注量(EP组对BP组,P<0.01)、红细胞及血浆输注比例(EP组对BP组、P<0.05)以及总输血比例(EP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后,所有出血和输血指标与术前未应用氯吡格雷者相似(ET组对BP组,P<0.05).结论 CABG忠者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这一风险,并消除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对出血和输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观察以14 mm ALATS球囊行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直径14 mm ALATS球囊PTPBD治疗的CBDS患者,其中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CBDS最大径8~29 mm,19例最大径<14 mm (小结石组),21例≥14 mm (大结石组)。记录技术成功率、推石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38例(38/40,95.00%)技术成功、2例技术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推石时间16~62 min,平均(31.83±10.84) min。38例技术成功者中,术后6 h 30例诉轻度疼痛,6例感中度、2例诉重度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于48 h内缓解。围手术期未见胆管或肠管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直径14 mm ALATS球囊用于PTPBD治疗CBDS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暴露水平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 195例择期行CABG患者,根据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情况均分为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用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不足7d者,停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超过7d者,空白组包括术前未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主要观察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前者具体包括术后引流量、大出血发生率和二次开胸止血率,后者包括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血小板的量和率。结果用药组术后总引流量和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多于空白组(P<0.05或P<0.0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及总输血率在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间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用药组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以及总输血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总输血率明显高于停药组(P<0.05)。三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CABG术前7d内暴露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