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 基础组和高频刺激(HFS)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脑缺血模型组(丝线牵拉 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针刺组(造模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观 察电针对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活动的影响;高频刺激组动物均在造模后给予HFS诱发LTP,然后观察电针对HFS诱导海马 齿状回LTP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120min内群峰电位(PS)幅值无明显变化;模型组10min时PS幅值开始下降,与同 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逐渐回升接近假手术组水平;针刺组在造模前、后分别给予电针刺 激,造模后10 min PS幅值未出现明显下降,随后逐渐上升,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 0.01)。在给予HFS诱导出LTP后,假手术组PS幅值显著增大,并维持3 h无明显减弱;模型组在HFS 30 min后诱发LTP; 针刺组在HFS后30min给予电针刺激,HFS后60min的PS幅值逐渐增高,其中HFS120min和180min的PS幅值与同时间点 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的基础突触传递活 动和HFS所诱导的LTP。这可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8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刺督脉经穴对脑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TUNEL、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针刺后细胞细胞凋亡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MCAO后大量细胞凋亡,Caspase-8表达增加,针刺督脉组MCAO 24 h后凋亡细胞数减少,24 h和72 h Caspase-8阳性细胞数降低。结论:针刺督脉经穴可减少细胞凋亡,抑制Caspase-8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针刺督脉经穴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aVR导联在诊断急性心包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临床确诊的急性心包炎患者41例,结合临床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35例(85.37%)有PR段偏移:aVR导联PR段抬高,余多数导联PR段压低.[结论]急性心包炎时aVR导联R段偏移或抬高...  相似文献   
84.
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证实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有效性及优势。方法:针刺治疗组、西药组分别接受针刺、抗抑郁药进行抗抑郁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1.针刺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lt;0.01)。2.西药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lt;0.01)。3.治疗后1W,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评分*、HAMD减分率*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P&lt;0.05)。4.治疗后2W、4W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5.治疗前后针刺组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有确切疗效,疗效和西药组相当,起效较西药组快,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5.
脑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在中国针炙治疗学中独具特色,以它明确的调神、治神、开窍启闭的立法和严谨的手法量学规范操作,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32例和体针组(2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天,血清CRP、IL-6和TNF-α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天时,1组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本院2014年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进行中断尿培养与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常见感染菌和敏感药物,为临床泌尿系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嘱咐病人留取中段尿或导尿,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相应的试卡进行鉴定及药敏。结果:共分离出284株阳性标本G-杆菌156株占54.93%,其中大肠埃希菌132株占84.6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55株占41.67%。G+球菌92株占32.39%,其中肠球菌属69株占75%。结论:2014年本院尿培养阳性率较高,耐药性强,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菌株有所增长,所以临床应严格控制滥用抗生素,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运用针灸治疗镇痛泵术后急性尿潴留 36例 ,并观察比较针灸和新斯的明治疗尿潴留的疗效差别。方法 :针灸组同时运用针刺和艾灸 ;药物组单纯运用新斯的明肌注治疗。结果 :针灸组有效 30例 ,有效率 88.89% ,药物组有效 2 4例 ,有效率6 6 .6 7% ,两组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灸组治疗应用镇痛泵术后尿潴留效果明显优于新斯的明药物组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9.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PN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何种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疗效较好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经预调查后确定常用的DPN中医外治法有5种,分别为针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12-29,筛选关于上述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运用RevMan 5.3、Stata 15.0、ADDIS 1.16.6软件完成绘图及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4项RCTs,包含3 471例DPN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OR=0.20,95%CI(0.11,0.36)〕;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率(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效果最佳〔MD=-4.50,95%CI(-5.91,-3.11)〕;5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9.03,95%CI(-12.59,-5.47)〕;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M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艾灸效果最佳〔MD=-6.34,95%CI(-9.31,-3.30)〕;除穴位按摩之外,其他4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针刺效果最佳〔MD=-5.70,95%CI(-8.03,-3.31)〕。 结论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优先推荐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DPN,尤其是在提高总有效率和改善腓总神经SNCV方面,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0.
电针任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ERK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m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电针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 d后开始提高,这一促进作用至少在MCAO 14 d后要强于单独电针督脉治疗。结论: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