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馨 《安徽医药》2015,36(5):607-609
目的 探讨结核菌快速培养法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与结核病密切接触者180例,均进行结核菌快速培养法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杆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对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分析导致结核菌快速培养法误诊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菌检出阳性率分别是13.3% 和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0%和96.7%,特异性分别为98.0%和 1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既往结核史是导致结核菌快速培养法误诊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 相对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佛山、北京、武汉、杭州、重庆的6家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71例AS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和母亲生育年龄与ASD儿童匹配的284例正常发育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母亲孕期及分娩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AS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母亲孕期及分娩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2,95%CI:1.02~1.23,P<0.05)。将父亲生育年龄分组进一步分析,显示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调整前OR=7.08,95%CI:1.77~28.32,P<0.05;调整后OR=8.50,95%CI:1.71~42.25,P<0.05)。结论父亲生育年龄过大与子代患ASD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为子代患ASD的高危年龄段。[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63-86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技术分析新风胶囊(XFC)联合五味温通除痹胶囊(WWT)对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证患者感受(SPP)及免疫炎症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3月风湿科住院RA寒湿证患者120例,填写患者感受量表:RA患者症状积分、RA寒湿证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DAS28)、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使用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观察XFC+WWT对SPP及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常模组相比,120例RA寒湿组患者SPP的SAS、SDS、VAS、DAS28、脾虚湿盛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升高(P<0.05),SF-36量表中的健康状况(GH)、生理职能(RP)、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精力(VT)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寒湿证积分与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呈正相关,脾虚湿盛证积分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RA症状积分与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SAS与补体C4呈正相关、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呈负相关,SDS与ESR呈正相关,VAS与补体C4呈负相关,RP与D-D呈正相关,GH与RF呈负相关,PF与CCP-AB呈正相关,SF-36量表中的躯体疼痛(BP)与补体C3呈负相关,MH与免疫球蛋白G(IgG)呈负相关,SF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PF与PLT正相关(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RA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后寒湿证积分、脾虚湿盛证积分、SAS、SDS、VAS、ESR、CRP、补体C3、补体C4、PLT、纤维蛋白原(FBG)和D-D显著降低(P<0.05),RP、PF、SF、BP、RE、MH和凝血酶时间(TT)显著升高(P<0.05).③关联规则结果显示,XFC+WWT与SPP、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的改善的支持度均大于45%,置信度均大于60%,提升度均大于1,有强关联性.结论:RA寒湿痹阻证患者SPP存在异常,且与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具有相关性,XFC联合WWT能改善RA寒湿证患者的免疫炎症及纤溶凝血指标指标,显著改善RA寒湿痹阻患者的SPP,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对方便群众就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在社区开展卫生上门服务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群众的多方面需求意义重大[1]。目前社区卫生上门服务在全国各地都有报道,但由于政策法规的滞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区卫生上门服务模式,现有的社区卫生上门服务也更多地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且各地的发展进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 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 CI:1.220~4.719)和2.940(95% 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 CI:1.222~3.690)和2.974(95% 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民高胆固醇血症(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3年到2014年期间,在全国4个县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982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35岁农村居民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率.结果 本调查发现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胆固醇边缘升高率为20.49%,HC的患病率为8.07%,知晓率为6.74%,治疗率为12.44%.HC的患病和知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吸烟、肥胖及轻体力活动人群的HC患病率较高(P<0.05);吸烟、超重、中度体力活动及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知晓率较低(P<0.05).重度体力活动、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治疗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与HC的患病相关.结论 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HC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知晓率和治疗率很低,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 (95% 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 (95% 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 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 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 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 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 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群代谢异常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卫生部疾病控制项目"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宁夏分中心的基线资料2 524例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为15.2%,其中男10.2%,女19.7%,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超过男性(P<0.001)。代谢异常的数量越多,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越高(P<0.05)。不同代谢异常数目下,代谢异常的组成存在差别,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4种代谢异常的风险最大〔OR=4.19,95%CI(2.626.70)〕,一种代谢异常的人群,血糖异常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风险最大;两种代谢异常的人群,血压升高合并血脂异常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风险最大;3种代谢异常的人群,血压升高合并中心性肥胖与血脂异常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风险最大。结论随着代谢异常的数量增多,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增高。一种代谢异常的人群,应重点干预血糖异常;两种代谢异常的人群,应重点干预血压升高合并血脂异常;3种代谢异常的人群,应重点干预血压升高合并中心性肥胖与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儿童各98名。采用父母行为问卷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父母养育方式和睡眠问题发生情况,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的周末睡眠时间低于TD儿童[(9.1±0.7)(9.5±0.8)h,P<0.01],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得分高于TD儿童[(1.8±0.7)(1.5±0.7),P<0.01],两组在总的睡眠问题和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得分与睡眠问题总分(β=-2.68,95%CI=-4.88~-0.47)、就寝阻抗得分(β=-1.65, 95%CI=-2.54~-0.77)和睡眠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