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6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用诊断试验的方法来分析、验证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效能,明确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一个前瞻性诊断试验,应用FFA对明确诊断糖尿病及疑似糖尿病患者610只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FFA诊断试验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FF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34%和65.19%,.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97.17%,阳性似然比为2.85,阴性似然比为0.01,患病率为74.10%,验前概率同患病率为74.10%,验后概率为89.08%.结论:FFA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应用中,FFA的诊断结果可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分级,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直肠周围筋膜高分辨率MRI成像表现。方法对50名正常志愿者行盆腔MRI常规T1WI、T2WI及高分辨率T2WI扫描,观察直肠周围筋膜结构,比较各序列对直肠周围筋膜的显示情况。结果高分辨率T2WI序列对前、后、左、右方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98%、100%、94%、90%;对Denonvilliers筋膜、骶前筋膜及腹膜返折显示率分别为58%、54%、70%。高分辨率T2WI对前、左、右方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及腹膜返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盆腔常规T1WI、T2WI(P均0.05);对后方直肠系膜筋膜、骶前筋膜显示率略高于常规T1WI、T2W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T2WI显示直肠周围筋膜结构优于盆腔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有利于瘢痕子宫顺娩的因素,总结经阴道顺娩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产科待产,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单胎、孕周≥34周的产妇37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再次剖宫产327例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结局,并分析有利于瘢痕子宫顺娩的因素。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M)、95%CI进行统计描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79例研究对象中共74例进行试产,其中52例经阴道顺娩,试产成功率为70.3%;再次剖宫产327例,117例存在粘连,粘连率35.8%。(2)位于前3位的再次剖宫产指征分别为社会因素(63.00%)、合并症因素(26.91%)及胎位异常(3.36%)。(3)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孕前体质指数(BMI)[(21.28±2.18)kg/m~2vs.(23.23±3.46)kg/m~2]和孕期BMI[(26.77±2.82)kg/m~2vs.(29.06±3.60)kg/m~2]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产妇的体质量增加值和孕期BMI浮动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对照组[6.0年(4.0~7.0)vs.4.0年(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孕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及心理因素为有利于瘢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因素。结论多数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有试产意愿的人数不多,因此应严格控制第1胎的剖宫产指征,尽量避免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孕妇选择此次分娩方式需结合个人病情、根据临床指南的禁忌及孕妇、家属意愿综合判断。总之,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VBAC)利大于弊,对母儿结局无影响。为保障阴道试产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需到级别高、有急诊剖宫产能力的医院待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评估外科ICU中急性循环衰竭(ACF)早期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先后进行被动抬腿试验和容量负荷试验,试验前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每搏量(SV),做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定义试验前后SV增加(ΔSV)≥15%为有容量反应性,根据有无容量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观察两组PLR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VT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研究共计纳入60例患者,其中有容量反应35例,无容量反应性25例;有容量反应性组PLR前后平均动脉压MAP(67±19 vs 73±13 mm Hg,P=0.02)、每搏量SV(48±11 vs 56±10 ml,P=0.03)、VTI(14±4 vs 18±5 cm,P=0.04)的变化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LR前后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ΔSV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46,P<0.0001);PLR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 IVC)、ΔVTI与ΔSV呈显著正相关性(r=0.8034,P<0.001;r=9212,P<0.001),而CVP与ΔSV无显著相关性(r=-0.1121,P=3947);PLR后ΔVTI预测容量反应性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6±0.04(P<0.001),其中ΔVTI>8.75%预测容量反应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3%和85.00%,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0.67%和84.00%。结论 PLR联合VTI可以准确预测外科ICU中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容量反应性,可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25.
甘肃省某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维生素A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甘肃省某贫困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维生素A(VA)缺乏状况,对其提供VA营养干预并分析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及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的农村小学抽取2000名学龄儿童作为干预对象,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其中296名学龄儿童进行血清VA水平检测。在对所有调查对象提供为期6个月的红棕榈油VA营养饼干补充以及定期营养宣教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学龄儿童膳食VA摄入量由干预前的342.1μg RE/d上升到干预后的499.6μg RE/d,学龄儿童血清视黄醇平均浓度由干预前的(0.4663±0.1920)μg/ml提升到干预后的(0.5988±0.1840)μg/ml(t=8.558,P0.05),学龄儿童血清VA缺乏率由5.07%下降到1.01%(χ~2=8.25,P0.05),边缘缺乏率由16.55%下降到5.07%(χ~2=20.25,P0.05)。结论通过营养干预,该地区学龄儿童VA缺乏情况得到了改善,说明这种基于自然食物(红棕榈油)的VA综合营养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血流异常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体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形态及下肢血流情况的改变,探讨应用体表激光照射治疗下肢动脉闭寒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28.
朱静  刘惠敏  王铮  谢宁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53-154,15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以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患儿为对象,阐述患儿的观察要点并总结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与针对性的护理,患儿住院22d后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密切的监测观察、有效的治疗、积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是保障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Multifocal LASIK)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与手术效应的关系.方法 对主视眼(对照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非主视眼(实验眼)接受多焦点LASIK手术.主要检测项目: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非球面特点)、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分析术后角膜非球面特点.结果 多焦点眼术前调节幅度平均为为(-4.11±1.11)D(-2.00~-6.25D),术后6月平均为(-4.95±0.83)D(-3.25~6.50D),术后和术前比,平均增加(0.84±0.61)D(0~-2.25D).手术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6mm拟合球面Q值,术后6月,实验眼O值平均为0.081±0.274(-0.53~+0.53),对照眼为0.464±0.266(-0.02~+0.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m拟合球面Q值,术后6月,实验眼Q值平均为-0.235±0.386(-0.944~+0.424),对照眼为0.259±0.328(-0.013~+0.8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多焦点眼术后较术前向负Q值反转,而对照眼趋向正Q值.结论 多焦点LASIK手术后角膜中央区非球面特点是拟调节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0.
袁进  陈家祺  王铮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951-952
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且合并疼痛感的角膜溃疡,确切病因不明,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均参与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病变初期,角膜周边部基质浅层浸润,几周内浸润区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形成非化脓性溃疡病灶(精粹图片1)。溃疡区与角膜缘之间无正常角膜组织分隔,浸润缘呈潜掘状,略为隆起,溃疡可沿角膜缘环行发展,最终累及全角膜(精粹图片2),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