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多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且传播规模迅速增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是当务之急。要做好疫情防控就要对其病因有明确的认识,该文尝试从中医《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温病条辨》《瘟疫论》等典籍结合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阐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地点以及易感人群等病因学相关内容;从西医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阐述分析其病毒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病因学相关内容,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视皮层是大脑视觉信息的处理整合中心,灵长类动物的视皮层存在背侧和腹侧流2条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平行视觉信息通路。笔者总结了视皮层背侧通路(即where+how通路)、腹侧通路(即what通路)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二者的联系,并从视觉通路临床应用角度系统梳理了视觉皮层背侧、腹侧平行通路的研究进展。目前2条通路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对视皮层视觉通路的视觉信息分拣处理、相互作用及通路信息传递过程编码和神经整合处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此外,关于2条通路的临床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研究结果分歧较大,今后需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深入研究视觉疾病视通路损害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通过对视皮层背侧通路、腹侧通路做—综述,以期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相关临床眼病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Glu)是视觉传导通路上神经元轴突末梢主要的兴奋类神经递质,借助不同亚型的谷氨酸受体(GluRs)广泛参与视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等过程,在视觉信号传递和维持正常视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视功能可塑性调控机制中,突触后膜上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被激活,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C)以提升视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通过与不同类型的G蛋白偶联而激活神经突触内的级联反应过程,借助细胞内离子水平改变、信号通路增强和特定基因的转录表达途径,发挥对突触结构和功能重塑的间接调控作用。上述不同亚型的GluRs共同参与调节了视觉信号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过程。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大脑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膜上不同亚型的GluRs入手,阐述视觉剥夺后基于不同亚型GluRs介导的视觉可塑性级联反应机制,以期为今后弱视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有效的靶点治疗药物的开发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敦煌针灸写卷中敷贴疗法相关资料对研究早期敷贴疗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本文整理敦煌石窟医方中敷贴疗法相关内容,对比分析敦煌针灸医学文献中敷贴疗法与隋唐时期其他地区该疗法的发展状况,归纳敦煌医学文献中敷贴疗法的临床分类与应用、适用病症及应用特点,为敦煌敷贴疗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法源远流长,追其源头可至石器时代。细巧的毫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科疾病,而针刺过程中的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原则与核心,而针刺的补泻主要在手法。自《黄帝内经》起,历代医籍对针刺单式补泻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现对其中主要内容做简单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斯诺克选手罗尼·奥沙利文因其惊人的资质和天赋在斯诺克界排名世界第一。然而,他的冠军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有八年时间他都陷入毒品的控制中,差点毁了自己的前途,幸而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对台球事业的热爱,战胜了毒品,最终站到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我国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其发病率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1].目前,国内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但在治疗中,手术治愈与保留乳房的美观是相互矛盾的,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对于大多数中青年患者而言,对癌症的担忧逐渐被乳房缺失的烦恼、...  相似文献   
18.
19.
针感是临床用来判断针刺是否得气的标准之一,穴位局部的组织结构是产生针感的基础,穴区局部的组织结构不同,产生的针感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梳理针感的性质,对针感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医者针下的跳动性针感与穴位局部的肌肉或神经干受到突发性刺激有关;医者针下的沉紧涩滞感多因穴区结缔组织缠绕针身,或源于穴区局部肌肉中的肌梭感受器受到针体刺激。患者接受针刺时的酸胀感源于穴区局部肌肉、肌腱或骨膜受到针体刺激,而针尖刺激穴区神经干多可使患者产生麻感、蚁行感、跳动感、放射感;毫针刺激到穴区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末梢可使患者产生痛感;针刺时患者自觉穴区局部的“寒”或“热”感与该区域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相关。但由于针感多复合出现,且针感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故未来可结合具体影响因素或病种,探索得气针感产生的机制及针感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得气针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af-1和Ki67在乳腺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研究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86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Raf-1和Ki67的阳性表达情况,其中包括68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组织标本.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Raf-1和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等有关(P<0.001);新辅助化疗后Raf-1和Ki67的阳性表达较新辅助化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af-1和Ki67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值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P<0.001),新辅助化疗效果越好,Raf-1蛋白和Ki67下降越明显.结论 Raf-1和Ki67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影响Raf-1和Ki67的表达,新辅助化疗后应重新检测Raf-1和Ki67的表达,为后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