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瓜蒌连翘汤联合针刺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本院乳腺外科及中医科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未成脓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瓜蒌连翘汤(全瓜蒌、连翘、漏芦、荷叶、桔梗、皂角刺、赤芍、通草、浙贝母、丝瓜络、生甘草)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并用500g/L硫酸镁溶液外敷。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8.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瓜蒌连翘汤联合针刺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2.
43.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等多方面基因表达调控。笔者就miRNA调节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开展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甲基化状态与宫颈鳞癌患者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宫颈鳞癌患者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根据疗效结果将CR定为放化疗敏感组, PR+SD+PD为放化疗抗拒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ERCC1甲基化概率为6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甲基化是影响宫颈鳞癌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因素(P=0.022);ERCC1基因甲基化与宫颈鳞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0.030),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差异均相近(P=0.729、0.707、0.340、0.747、0.073、1.000)。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区甲基化状态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影响宫颈鳞癌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可能参与了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45.
宋淑杰  曲淑兰  王艳阳  张昕  鲁秀玲  赵旭 《吉林医学》2009,30(13):1350-1350
早产儿消化系统有其特殊的特点,喂养困难、喂养后易出现不耐受,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故应进行药物治疗。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20例早产儿进行观察,证明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腹胀缓解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用已建立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联合双肺V20及双肺Dmean预测肺癌放疗≥3级放射性肺炎模型,对另外一批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选择参与建立模型的166例肺癌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选择2016-2018年间在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85例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比较2个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对NLR、V20、Dmean行Logistic多因素预测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区分度;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8%和22.9%。多因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内部验证集中NLR、V20、Dmea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6、0.005);外部验证集中仅V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模型预测放射性肺炎区分度和校准度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均相近(P>0.05)。内部验证集NLR、V20、Dmean及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11、0.646、0.682和0.775,外部验证集相应值分别为0.544、0.702、0.658和0.754。内部验证集校准度P=2.797、0.834。外部验证集的P=2.452、0.653。结论 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癌放疗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且在外部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47.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靶区确定、治疗实施和影像引导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成为可能.本文从立体定向放疗开始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建立的关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结果及常见的毒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千伏锥形柬CT(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方法 选择16例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一次,获取患者KVCBCT影像.图像配准选择肺尖和椎体作为参考标记,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等中心层面上配准患者KVCBCT影像和计划设计CT影像.比较同一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不同医生之间配准和医生与技术员之间配准结果的差异,用于评价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结果 同一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同一幅KVCBCT影像与计划设计CT影像,配准结果在患者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O,13%和 6%.不同医生之间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19%和14%.医生与技术员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但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27%和27%.结论 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表现为不同医生,医生与技术员之间应用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差.KVCBCT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5%左右,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1];我院自2004年以来,用醒脑静注射液(江西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563)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