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 分析野生防风分布信息及多个环境因子,预测防风生态适宜性区划,为栽培防风的扩大生产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分别加载89个野生防风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多项环境数据,预测栽培防风分布区域的生长适宜度和主导环境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预测结果分别划分为不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结果 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共筛选出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和坡向5个主要生态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2%)为防风适宜生长的环境参数。结合ArcGIS软件分析认为,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黑龙江东北部大庆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吉林和辽宁两省西部地区,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是防风的普遍适宜生长区。结论 建立的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考察相符,可为防风的种植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全国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范围,初步寻找影响甘草酸含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收集于全国9省区37个旗县165份野生甘草和1 013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分析产地、药用部位、栽培年限、土壤类型与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野生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4.43±1.32)%,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1.51±0.49)%,低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最低标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甘草中,根和根茎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至四年生阶段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生后甘草酸含量快速增高,栽培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3.
环境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皂苷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皂苷成分的影响.分别从药材产地、药材采收期、光照和温度、栽培措施几个方面举例分析各个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皂苷成分的影响,分析其中的机制,寻找相关因子对药用植物皂苷成分影响的理论依据.药用植物产地、采收季节、生长年限、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和温度及其栽培中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对药用植物皂苷成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优质药材的生产需考虑其栽培适宜区,确定合理的采收时间,同时在栽培过程中科学的栽培措施是提高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有效手段.对药用植物采取适当的短期胁迫是优化栽培条件,提高药材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4.
本文梳理了历代本草著作中对石斛的描述,从产地、形态、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石斛属植物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石斛药材的植物来源。结果显示历代使用的石斛应为生长于石上的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细茎石斛等多糖含量较多的植物种。建议对石斛属植物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进一步明确石斛药材的基原,并指导石斛用药。  相似文献   
55.
基于TCMGIS-Ⅰ的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蒙古杭锦旗为“梁外”甘草的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以生产“梁外”甘草药材为目标的乌拉尔甘草的生态适宜区,除杭锦旗等“梁外”甘草传统产区外,还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的118个县市,生态适宜区(相似系数:SI≥90%)面积总和为304832·20km2。次适宜分布区和适宜分布区面积大致相等。一般适宜区面积是适宜区面积的4倍左右。分析结果比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省份增加了吉林省东部和北京周边地区,为下次资源普查和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甘草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6.
厚朴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阅近20年国内外报道厚朴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系统整理其中报道的各种类型化合物,结果从厚朴和凹叶厚朴中共分离和确定的化学成分共计171种,主要有木脂素、酚酸、苯乙醇苷、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等化合物和其他类成分,为今后厚朴资源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以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的1km^2的栅格气候数据库以及1:4000000的土壤数据库,并以1:1000000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以内蒙古武川和山西浑源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蒙古黄芪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蒙古黄芪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蒙古黄芪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南部,黄河以南的华东地区基本没有适宜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蒙古黄芪生产、认识黄芪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基于GIS的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物种引种原则气候相似性,设计了基于数据库的GIS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气候因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库为分析的数据基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GIS的空间聚类分析与空间分析应用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中,能够科学、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与药材道地产区最为相近的地区,结束了依靠传统经验和单个药材、单个气候因子、单个产地分析的低效、准确性差的做法。  相似文献   
59.
基于TCMGIS-Ⅰ的暗紫贝母生态气候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对暗紫贝母的适宜产地进行分析,得出全国不同级别的暗紫贝母适宜产地,结果与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特点相符。表明TCMGIS-Ⅰ能有效指导中药材的引种栽培和野生抚育,可用于科学地确定中药材的适宜产地。  相似文献   
60.
基于TCMGIS-Ⅰ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四川江油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附子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附子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除四川江油县等为附子的传统产区外,全国共有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10个省区的336个县市为附子适宜产区,适宜产区面积总和为294057.69km2。附子的次适宜产区和适宜产区面积大致相等。附子适宜区分析结果覆盖了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95%以上的区域,同时还分析预测出贵州、江西等普查没有记载的区域,为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可能是影响附子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