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9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医药卫生   302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移动平台对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父母元担忧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79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及其父母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80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及其父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移动平台进行延续护理。采用中文版元担忧量表评价患儿父母元担忧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儿父母元担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尿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移动平台应用于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父母元担忧水平及患儿尿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 334例白癜风患者设为白癜风组,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并研究不同分期、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性。结果白癜风组TG-Ab(20.06%)、TPO-Ab(21.5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组FT3(5.21±1.64)、FT4(15.18±6.47)、TSH(1.73±0.69)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自身抗体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SH节段型低于其他型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任意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展期、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自身抗体、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对白癜风患者进行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老年肾脏病患者逐年增多。据国内外研究报道[1-3],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特发性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两种疾病共占46.59%,故对于老年肾脏病患者,应高度关注特发性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型肾病两种疾病类型。然而老年肾脏病患者因多种原因不能行肾脏穿刺活检,因此找到两种疾病具有鉴别意义的临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汉族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分析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80岁汉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比较城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967人,城镇居民空腹血糖平均值高于农村(5.21 mmol/L vs. 5.03 mmol/L,P< 0.001),男性高于女性(5.23 mmol/L vs. 5.09 mmol/L,P=0.003),血糖水平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P< 0.001)。城镇居民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6.01%(粗率7.45%),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0.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农村居民标化患病率为3.47%(粗率3.7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相同年龄性别下,≥40岁城镇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中知晓率为56.59%,治疗率为84.47%,控制率为41.38%。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年龄≥40岁发病风险升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贵州汉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城乡患病率差异大,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未达到控制水平,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及山西省运城市两地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间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终止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以开始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ART终止治疗、死亡、停药的累计发生率曲线, 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运城市纳入分析1 006人,ART随访时间M=49.59(QR:20.02~92.84)个月;南京市纳入分析976人,ART随访时间M=19.93(QR:11.48~34.07)个月。运城、南京地区ART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4年、8年终止治疗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19%、9.23%、11.08%、13.75%、17.74%、27.66%,3.01%、5.17%、7.47%、10.97%、17.45%、28.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停药的风险越低,但死亡风险越高;离异/分居/丧偶者停药的风险较未婚者高;采血浆或输血传播是停药的保护因素,静脉吸毒是停药和终止治疗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者死亡风险较低。治疗起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停药的风险越高,死亡的风险越低;观察截止时患者的WHO临床分期越高,则终止治疗、停药、死亡的风险均越高。结论 运城、南京地区ART保持情况整体较好,建议加强年龄较小、离异/分居/丧偶者、静脉吸毒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现时WHO临床分期较高者的干预,以减少停药。加大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及治疗,以减少HIV/AI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能力,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方法病例组为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62例健康个体,收集他们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然后用随机森林对数据进行分类,用OOB误差率估计、五折交叉验证评价分类效果,借助随机森林中变量重要性评分(VIM)获得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随机森林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分类效果较好。病例组错分率为4.0%,对照组错分率为1.6%。OOB误差率估计为2.68%,五折交叉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9,并根据VIM筛选出15个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论将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筛选出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代谢物,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57.
<正>2015年6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Physician Compensation-Promise and Challenges"的文章,试图用行为经济学模型解释医生行为。行为经济学认为激励是行为的基础。违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利用人们对现状的偏好,违约行为可以改变医生的决策,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损失规避理论也可以解释医生行为的改变,因为损失带来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所得。此外,行为经济学还能辅助决定何时采用何种激励支付可以提高组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n=102)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n=50)的152例HBV-ACLF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i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基线PLT计数对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70例(46.1%)患者在入院时合并肝硬化,114例(75.0%)患者接受3次人工肝治疗,基线PLT>50×109/L患者占比为88%。总体患者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79.5±47.7 vs 112.5±64.1,t=4.965,P<0.001)...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和掌握陕西省外出务工返乡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感染检测。结果 2753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对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都回答正确的占22.8%,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完全回答正确的占57.5%,但能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同时正确回答的仅占14.2%。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的占96.6%;省际间流动务工者为87.3%,经常在外打工人员为65.6%。此次调查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梅毒检出率为0.4%。结论 陕西省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在艾滋病低发地区,加强外出务工流动人群艾滋病防制及健康教育工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