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面神经炎中医分型治疗效果。方法 95例面神经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按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同时,治疗组将患者分为风寒客络型、风热袭络型及瘀阻络脉型,在牵正散的基础上风寒客络型加防风、羌活、桂枝、黄芪;风热袭络型加黄芩、菊花、夏枯草;瘀阻络脉型加当归、赤芍、香附等中药治疗。对照组不分证型,只服用牵正散中药。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积分。结果 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74.4%(P<0.01),而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综合功能均较前有所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综合功能有所提高(P<0.05)。结论 面神经炎中医分型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2.
动态血压监测是评价抗高血压药的必备手段,与偶测血压相比,它更能反映日常活动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正常人血压在凌晨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约在8:00~9:00时达到第1个高峰;  相似文献   
23.
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对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探讨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三因素对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在获得临床疗效方向的影响。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2004—05/2005—05门诊和住院面神经炎患者72例,病程在1~3个月内。选穴:体穴选合谷、太冲,并随症茄减;面部选穴:阳门、太阳、四白、颧廖、地仓、颊车、下关、翳风等穴位,并且采用透刺法。以评分方式来评定治疗前后的语言、面部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的恢复程度(痊愈:积分增加达24分以上者;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考察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针刺时机(A:1~7d,B:8—21d,C:22d~3个月),刺激量(轻、中、重),针法(健患侧同时刺、患侧刺、健侧刺)3个因素及3个水平在获得临床疗效的主次地位和优劣作用,最后确定其最优化作用。结果:7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剌后语言功能、面部运动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针刺前[(3.25&;#177;0.72),(2.58&;#177;0.54)分;(15.24&;#177;1.25),(12.17&;#177;1.06)分;(4.76&;#177;0.20),(2.72&;#177;0.26)分,t=4.12~5.72,P〈0.01]。②针法以健患侧同时刺效果最好,但与健侧刺、患侧刺二针法比较,差异不显著。③刺激量以轻刺激效果最好,优于莆刺激量与中刺激量;针刺时机以发病7d内针刺效果最好。结论:以钳刺时机7d内、健患侧同时刺、轻刺激量的组合治疗效果最佳,说明多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优化组合,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1临床资料 72例面神经炎患者均为武警总医院2005-05-2006-04门诊和住院患者。72例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8-75岁。诊断标准:依据文献^[1]。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治疗面瘫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50例,通过针药结合治疗面瘫;对照组41例,采用单一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0%,对照组治愈率34.1%,两组治愈率及治愈者所需疗次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6.
目的:回顾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在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01期间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面瘫,治疗”。资料选择:选择有关面瘫治疗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中包含针灸、外治、药物、康复等治疗方法的62篇。数据提炼:在62篇文献中17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4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2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面瘫多因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治疗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比重较大。各种方法对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都有效果,综合方法的效果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对治疗面瘫,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三因素对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面神经炎患者72例,按病程分为A组(1~7d)、B组(8~21d)、C组(22d~3个月),分别给予不同刺激部位和刺激量。结果:以针刺时机7d内、健患侧同时刺、轻刺激量的组合治疗效果最佳。结论:多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优化组合,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针刺时机、选穴配伍、刺激量、针刺部位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方面作用的优劣。推导出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最佳疗效方案。 方法:①选择2002—01/2004-01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63例,男40例,女23例。其中脑血栓形成48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均自愿接受规范化针刺治疗。选用30号华佗牌毫针,于每H14:00左右开始针刺治疗,每穴均按相关要求取得相应针感。同时常规西药治疗。②考察毫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钊刺时机、选穴配伍、刺激量、针刺部位4个凶素在获得临床疗效和改善甲襞微循环的主次作用,同时考察了上述4个因素的各3个水平f针刺时机:病程l一10,11-20,21-30d;选穴配伍:头穴、体穴、头体穴(头穴指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的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等,视临床表现可加取相应头穴;阴经体穴指”醒脑开窍”法穴组.主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为极泉、尺泽、委中。阳经体穴指“上下配穴”法穴组,主穴为上闪电、下闪电,配穴为臂中、足三里。瘫侧刺为单纯针刺瘫痪侧体穴和致病梗死灶侧头穴,健侧刺与之相反,健瘫侧交替刺为两者的交替);刺激量:轻刺激量、中刺激量、重刺激世(轻刺激量:隔日针刺1次,体针针感为感传或肢体抽动1次,头针捻转100次/min,行针次数为2次,行针间隔10min,留针20min,15次为1个疗程;中刺激量:每日针刺1次,体针针感为感传或肢体抽动1次,头针捻转150次/min,行针次数为4次,行针间隔5min,留针20min.30次为1疗程;重刺激量:每日针刺1次,体针针感为感传或肢体抽动3次,头针捻转250次/min,行针次数为6次,行针间隔5min,留针20min,30次为l疗程);针刺部位:健侧刺、瘫侧刺、健患侧交替刺1在获得临床疗效和改善甲襞微循环方面作用的优劣。⑧应用正交设汁法,对影响脑梗死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台方案与脑梗死甲襞微循环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脑梗死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时机、刺激量因素在获得临床疗效和改善甲襞微循环方面作用非常显著,针刺部位因素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亦起到非常显著地作用,选穴配伍因索在临床获效和改善甲襞微循环方面作用不大。在脑梗死患者病程10d内针刺疗效优于10d后针刺;重刺激量和中刺激量手法疗效优于轻刺激量手法(P〈0.05),重、中刺激量手法间则差异不明显(P〉0.05);健患侧交替针刺优于单纯健侧针刺(P〈0.05),健患侧交替针刺与单纯瘫侧刺、瘫侧刺与健侧刺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脑梗死病程10d内。采用重刺激量手法,健瘫侧交替针刺,可实现对脑梗死甲襞微循环相对最佳的改善作用。结论:在脑梗死病程10d之内,采用中重刺激量针刺法.健患侧交替针刺有关腧穴,对甲襞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优于相应因素的其他水平,健瘫侧交替针刺治疗,可较好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新型醛固酮拮抗剂对老年人(≥65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常规心衰治疗病情稳定的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普利酮组30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服依普利酮50mg,1次/d,持续1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加量至100mg,1次/d,观察16个月。常规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分别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后壁(left thickness ventficular posterior,LVP)、室间隔(inter ventricular septum,IVS)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普利酮组患者的LVEF增加,LVP厚度、IVS厚度减少,LVDD减少。结论依普利酮治疗组老年CHF16个月后,具有逆转左室重钩和改善心功能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30.
王梅康  郝晋东  曾宪峰  高辉 《武警医学》2005,16(10):783-784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但传统的针刺方法疗程偏长,恢复较慢。如何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快速治愈面神经炎值得医家探讨。笔者采用急性期针刺配合中药疗法治疗面神经炎,并与常规针刺疗法对照,发现前者治疗面神经炎疗程大大缩短,现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