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27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预后。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21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根据胸骨柄上缘和病变节段的关系,15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8例,E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1.6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颈胸段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30.8±5.7)°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0±2.3)°(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49.7±4.8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3.1±3.4(P〈0.01)。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平均提高了1.6级,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于颈胸段结核,低位颈前入路可以实现病灶的彻底清除。应根据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和病变节段的关系,决定具体的个体化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对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IAR)后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间连续入选的135例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148个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夹的应用及内镜辅助观察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31例患者的30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的22.22%,占患者的20.95%),最终对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在术后1、3及6个月进行随访得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94例,4分23例,3分9例,2分2例,1分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的选择(OR=0.063,P=0.019)、术前Hunt-Hess评级(OR=12.667,P=0.031)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OR=0.143,P=0.045)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而动脉瘤的位置、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夹闭效果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 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以及高血压病史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动脉瘤的位置、临时阻断夹的使用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分析安宁疗护中心入住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结构,探究其对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启示。方法 对北京某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收治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8例患者中,99.2%为癌症末期患者,平均年龄为(69.8±15.4)岁,60岁以下患者占安宁疗护中心患者总人数的19.1%。住院时长中位数为26 d, 86.2%的患者在安宁疗护中心离世。结论 我国安宁疗护患者呈现癌症患者占比高、老年人群占比高、住院时间长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建议加强癌症相关科室建设,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制定相应的安宁疗护策略,构建安宁疗护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4.
文章从分析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入手,用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医学影像学启发式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表明,在PACS网络环境下,层层递进地从学习的目的和动机、软硬件设施的操作技巧、影像的识读方法、诊断依据的探寻、网际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鉴别分析思路的梳理等方面进行启发和培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了解单笼与群居饲养雌性食蟹猴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取9只4~6岁雌性食蟹猴作为实验对象,前5个月单笼饲养,后5个月群居饲养.对体质量、体温、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阶段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食蟹猴单笼阶段的体质量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5).血常规中,单笼阶段的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极显著高于群居阶段(P<0.01);单笼阶段的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极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1);单笼阶段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5).血液生化中,单笼阶段的总胆红素(TBIL)极显著低于群居阶段(P<0.01);单笼阶段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群居阶段(P<0.05).单笼阶段的尿常规中的蛋白质阳性率高于群居阶段,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蟹猴更适合群居饲养,如果长期单笼饲养,可能对其体质量及血液学和尿常规中某些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6.
膈膨升是胸外科较少见的疾病,临床极易误诊为膈疝。我院近期收治1例,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膈膨升的认识。1病例资料男,43岁。因车祸伤及左胸部与左上腹,自诉胸部及左上腹疼痛,伴胸闷、气短,伤后半小时急诊来院,以胸外伤收入院。伤后无咯血及呕血,无明显心悸、心前  相似文献   
117.
非侵入式超声塑形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技术,具有安全元创的优点。本文简要讨论超声塑形的物理机理、工作参数、实际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即发射换能器和频率跟踪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8.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凹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个动作.可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早产儿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代谢的影响,使静脉营养更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早产儿。方法将202例须接受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胎龄2833周,出生体质量≤20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措施,观察组于出生后12 h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2.0 g/(kg?d),每日递增1.0g/(kg?d);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1.0 g/(kg?d),每日递增0.5 g/(kg?d);两组最大剂量均为3.0 g/(kg?d),以"全合一"方式经周围静脉24 h缓慢均匀输注。若出现黄疸,两组均常规光疗。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的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比较黄疸发生率和观察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50.05±15.44)、(242.86±46.35)、(89.57±10.32)μmol/L和(15.24±3.78)d,对照组分别为(161.29±19.73)、(254.81±52.45)、(92.23±16.60)μmol/L和(16.59±4.15)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在生后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增高、黄疸持续时间无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无明显的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20.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发热2d、突发右侧肢体乏力、意识丧失4h入院。既往3月前因小肠穿孔行手术治疗,1月余前因阑尾炎行手术治疗,1月前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颈项强直;右侧肢体屈曲,肌张力升高,左侧肢体刺痛能定位。外院头颅CT示左侧颞枕硬脑膜下血肿。入院行头部MRI检查示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侧可见弧形长T1、稍长T2信号,其内可见少许混杂信号影,考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胸部CT检查示两肺下叶炎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8.2%。初步诊断:左侧额颞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局麻下行钻颅血肿引流术,术中引出大量淡红色稀薄脓液,考虑为硬脑膜下脓肿,术后行脓液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予留置引流管继续引流并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静脉滴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术后3d复查头部CT示颅内脓肿清除较彻底。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