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27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探讨不同毒力菌株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的影响.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168例T2DM患者,男88例,女80例,病程(5.3±2.2)年,年龄(56±4)岁.采集胃肠道症状,并分别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应用Ho蛋白芯片检测Ho并进行毒力分型,将患者分为HoⅠ型组、Ⅱ型组和阴性组.各组患者继续降糖治疗的同时,对Ⅰ型组行Ho根除治疗,6个月后再次复查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Ⅰ型组、Ⅱ型组和阴性组患者消化道症状阳性率分别为67.9%、28.9%和11.4%;HbA1c分别是(9.1±0.9)%、(8.2±0.8)%和(7.8±0.8)%;HOMA-IR分别为4.6±1.4、3.9±1.2和3.2±0.9.治疗后,Ⅰ型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3组的HbA1c分别下降为(7.3±0.8)%、(7.1±0.9)%和(6.9±0.6)%;HOMA-IR分别下降为3.9±1.3、3.4±1.1和3.1±0.8.Ⅰ型组HbA1c、HOMA-IR下降幅度最大,差异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Hp感染尤其是毒力较强的Ⅰ型Hp感染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不易控制,应尽快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培训目标、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案,分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及不足,为各医院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具体内容,细化综合能力、药学及临床基本知识、临床药学技能培训和中药科研技能培训的方案及内容,强化中医基础知识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中药临床药师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明确了学员的报名条件和培训目标,突出了药学、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的重要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讨论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和不足。结论:中药临床药师是执行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体,优化基地的培训体系和内容,丰富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问题与不足,本基地的工作内容可为中药临床药师的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COVID-19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分析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优势分布以及出现好转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轻型12例,普通型45例,重型及危重型14例。临床表现方面,重型及危重型(6/14,42.9%;4/14,28.6%)伴乏力、胸闷及呼吸困难较轻型(0;0)及普通型(2/45,4.4%;0)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普通型(30/45,66.7%)、重型及危重型(9/14,64.3%)C反应蛋白升高较轻型(2/12,16.7%)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表现,病变累及范围超过3个肺叶数:重型及危重型(13/14,92.9%)明显高于普通型(26/45,57.8%);重型及危重型(12/14,85.7%)病变分布于两肺外周及中心多于普通型(20/45,44.4%);病变表现为实变、病变内伴小叶间隔增厚,重型及危重型均多于普通型;以上表现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7、0.004、0.002)。对22例患者进行随访,CT表现达高峰及病情出现好转多发生在发病10 d后(40.9%,45.5%)。结论 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胸部CT在发病部位、病变密度、实变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多数COVID-19患者多在发病10 d后好转。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硬脑膜开放前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9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DTIH分为DTIH组和非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non-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NDTIH)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生命体征(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初始损伤评分、液体输注种类和输注量、血制品输注种类和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机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记录术后30 d内的DTIH及死亡情况,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增加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32例患者发生术后DTIH,发生率为16.2%。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血肿量明显增加,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4.23,95%CI=1.62~8.72,P<0.001)、血肿量≥100 mL(OR=5.39,95%CI=1.75~9.38,P<0.001)以及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OR=1.54,95%CI=1.27~4.29,P=0.016)是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DTIH的发生可能与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颅内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其中垂体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管畸形伴血肿1例、脑外伤颅内血肿2例、胆脂瘤2例、视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鼻漏2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 结果 除1例胆脂瘤患者术中出现岩静脉撕裂,术后并发小脑静脉性梗死而预后不良以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20例垂体瘤全切15例(75%),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3例颅内血肿中血肿清除满意22例,1例脑外伤后双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一侧发生再出血,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脑脊液鼻漏一次性修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及复发;2例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缩小,症状消失;1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满意;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MRI示肿瘤近全切除. 结论 神经内镜可在经鼻颅底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中发挥其显露范围广、深部照明好、微创高效的优势,取得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中枢神经系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达到治疗水平已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前途的治疗新方法.研究证明使用合适的载体将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病变部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最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小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是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1].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了(BDNF)在轴索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行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在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胆心反射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接受PTCD治疗中并发胆心反射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 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体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