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及颈部甲状腺区域)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扫描时使用ODM技术,B组不使用ODM技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层面上各个方向的管电流强度,测量并比较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和颈部甲状腺层面上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区域)的CT值与SD值。结果体模研究显示,开启ODM技术时,体模前方管电流降低(眼晶体层面为198 m A vs. 282 m A,甲状腺层面为325 m A vs. 464m A),总体平均管电流降低(335 m A vs. 383 m A),体模感兴趣区CT值无显著变化(P 0. 05),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整体扫描辐射剂量降低[(157. 2±0. 3) m Gy×cm vs.(173. 9±0. 1) m Gy×cm,P 0. 05]。临床研究中,在眼晶体层面,A组患者前方管电流明显低于B组[(370. 6±52. 5) m A vs.(479. 0±56. 7) m A,P 0. 05)],其他方向上的管电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分别为眼晶体层面右侧玻璃体(12. 0±1. 2) HU vs.(10. 9±1. 5) HU,左侧玻璃体(11. 9±1. 2) HU vs.(10. 7±1. 3) HU,脑干(15. 4±1. 7) HU vs.(14. 1±2. 2) HU。在甲状腺层面,所有患者管电流均达上限,自动管电流调制失效,感兴趣区SD值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整体辐射剂量低于B组[(267. 0±25. 5) m Gy×cm vs.(303. 2±31. 8) m Gy×cm,P 0. 05]。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DM技术可以降低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个体化三期注射造影的方案在单心动周期成像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行CCTA扫描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54)患者采用个体化三期造影剂注射方案,患者总碘量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计算为体重(kg)×0. 21 g I/kg+2. 1 g I; B组(n=52)患者采用固定剂量的碘造影剂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患者总碘量固定为17. 5 g I。对重建图像的冠脉血管和心脏解剖结构分别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碘量为16. 48±2. 43 g I低于B组患者的平均碘量17. 5±0. 00gI(P 0. 05)。对于右心室的显影,A组中52例(96. 3%)的造影剂强化程度 140HU,均达到对右心解剖结构的诊断需要; B组中3例(5. 8%)强化程度 140 HU,右心解剖结构达到诊断要求的占28. 8%。对于冠脉血管的CT值,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在主观评价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高体重(≥75 kg)和中低体重(75 kg)之间各个解剖结构的造影剂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单心动周期的冠脉CTA中个体化三期造影剂注射方案较传统固定剂量双期注射方案对冠脉血管的强化更为稳定,能够更好地显示右心系统的解剖结构,同时造影剂整体用量更低。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柔肝化纤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静脉自由压(FHVP)、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血流动力学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结果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前后肝静脉自由压(FHVP)、脾静脉内径(Dsv)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前后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脾静脉流速(Vsv)及流量(Qsv)、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显著地降低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从而减少门静脉的血流灌注,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对CCI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MP-2)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SPF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病理模型组(B组)、柔肝化纤颗粒组(C组)、大黄(?)虫丸组(D组)及秋水仙碱对照组(E组),后4组均建立CCI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而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柔肝化纤颗粒、大黄(?)虫丸、秋水仙碱灌胃,治疗5周、10周后分别取大鼠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MMP-2及,TIM P-2。结果治疗5周、10周时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炎性反应活动度计分、肝纤维化程度计分均明显升高(P<0.05),C、D、E组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C组下降较D、E组明显(P<0.05),而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MMP-2、TIMP-2、MMP-2/TIMP-2均明显增高(P<0.05);与B组比较,C、D、E组MMP-2、TIMP-2表达、MMP-2/TIMP-2明显降低(P均<0.05),C组下降较D、E组更明显(P<0.05),而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能通过调节TIMP-2/MMP-2比例发挥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5.
423例眼眶骨折CT检查的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病.由于眼眶骨壁较薄尤其是内、下壁更为菲薄,外伤后常合并眼眶骨折,而有无眼眶骨折及骨折程度可直接影响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目前CT检查是显示眼眶骨质细微改变的最好方法,我院1992年3月至1994年3月经CT证实423例眼眶骨折,现将其CT检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眼眶骨折423例,男361例,女62例.受伤年龄最小6岁,最大74岁,其中小于14岁的儿童40例(9.45%),15岁至60岁者374例(88.42%),大于60岁者9例(2.13%).受伤后至CT检查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达16年,平均41.5天.受伤原因依次为撞伤123例,拳击伤(包括脚踢伤、膝盖顶伤)121例,摔伤41例,砖头(木棍、铁链、砂轮)击伤或砸伤56例,刺伤  相似文献   
56.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表现,评价HRCT 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扫描图像。结果 颞骨单侧发病lO例,双侧发病6例。腿cT示受累颞骨弥漫性膨大,骨皮质变薄。根据病变的密度分为3种类型:硬化型9例(56.2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变形性骨炎型6例(37.5%),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中散在点或片状低密度区;囊型1例(6.25%),病变明显膨胀,表现为多个球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有薄的骨壳包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导致颞骨的自然腔隙、孔道狭窄,如外耳道、鼓室腔、内听道、前庭导水管、耳蜗导水管及面神经乳突段骨管;一般不破坏听小骨和内耳骨迷路;常见并发症为炎症、胆脂瘤,3例(18.75%)继发胆脂瘤分别位于外耳道、乳突及上鼓室,乳突窦,其中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破坏邻近听小骨、上半规管。此外,还可引起岩段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茎乳孔和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改变。结论HRCT可清楚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60例经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经验,着重分析了血管造影和栓塞后的X线征象。碘油乳剂在透视下被缓慢注入肿瘤血管内,并能长期存留在肿瘤内,易于通过X线平片和CT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8.
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分析其特点。结果眼眶骨质局限性缺损15例,其中眶内壁14例;内直肌中断1例;肌锥内外间隙弥漫性软组织影6例;视神经迂曲、增粗、边缘模糊5例;颅底局限性骨质缺损7例,其中筛板5例,蝶窦上壁2例;2例脑膜脑膨出见于筛板骨质缺损;2例脑脊液鼻漏分别见于右侧筛板和蝶窦上壁局限性缺损,以及左侧鼻泪管骨质缺损1例。结论CT可准确发现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部位和范围,MR检查可用于复杂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59.
加强头颈部病变微循环状态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CT和MRI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以往侧重于形态学研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CT、MRI各种功能成像研究逐渐在国内外开展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灌注成像及扩散成像作为新的功能成像方法,可以反映组织器官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获得肿瘤组织的微循环信息,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了肿瘤的灌注成像及扩散成像研究,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各个器官。  相似文献   
60.
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鲜军舫田其昌王振常于冬梁熙虹兰宝森近年来,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以下简称FESS)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副鼻窦炎。FESS是在鼻腔自然引流通道内进行,局部手术切除一些组织,扩大自然裂隙,改善副鼻窦通气,使副鼻窦内粘膜病变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