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少排队等候,节约医院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建设医院一体化预约平台。结果实现了集医技预约、号源管理、床位预约及手术预约等功能为一体的多项目、多渠道的一体化预约凭条建设,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医院一体化预约平台系统在提升门诊工作效率和优化就诊服务流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各科室的协同操作,促进了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黄芩漱口液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评价及其对口腔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我科收治的91例SLE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使用2.5%碳酸氢钠漱口,观察组使用黄芩漱口液漱口,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真菌培养转阴率及口腔酸碱平衡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率和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真菌培养转阴率和口腔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漱口液预防SLE活动期患者有明显疗效,能够有效调节口腔酸碱平衡状态,抑制口腔真菌感染,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及表面张力测定技术对两亲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PEO-PPO)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溶液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疏水PPO链段在溶液界面吸附并紧密排列是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溶液浓度、增大共聚物链内PPO与PEO聚合度比值可增加高分子链在界面的吸附,并使PPO在界面紧密排列,侧基(甲基)有序取向。另外,PPO在分子链中的位置也对这一行为产生影响,PPO位于分子链两端时的结构更有利于PPO在表面紧密堆积,降低界面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减小溶液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次数及模式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肝治疗的10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分别按人工肝治疗次数分组[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16例)、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69例)、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10例)和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7例)]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组[血浆置换组(PE组,69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组(DPMAS组,2例)和联合组(31例)]。各组间化验指标采用M-W或K-W非参数检验,各组间生存时间比较采用K-M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其他组,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白蛋白(ALB)改善情况低于其他组,行1、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改善情况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高,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低。治疗前,PE组PTA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5.
颈胸入口大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损伤,早期处理不当,常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迅速止血及有效补液输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本院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4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26.
<正>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ACS)第96届临床年会于2010-10-03~07美国华盛顿召开。作为美国和世界最大的临床外科专业教育、学术交流的盛会,会议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外科医师参会。  相似文献   
27.
背景与目的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肺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术后肺炎.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致病性气道定植菌被认为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存在与术后发生肺炎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连续收治于成都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及支气管内液细菌学标本,并检测术前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水平,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术前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5.2%(19/125),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9/22,86.36%);肺癌患者术前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高危因素为:高龄(≥75岁)和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和术后肺炎发生率在肺癌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组(42.11%,26.32%)均显著高于非合并组(16.04%,6.60%)(P=0.021,P=0.019).术前血清SP-D浓度在肺癌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31.25±6.09)显著高于非合并组(28.17±5.23)(P=0.023).并发术后肺炎患者中气道致病性定值菌发生率为41.67%(5/12),其发生率是无手术后肺炎患者的3.4倍(OR=3.363,95%CI:1.467-7.711).结论 肺癌患者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与术后肺炎发生密切相关,且高危险因素是高龄和长期吸烟史.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构建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Luc),研究其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后的体内外生物发光成像.方法 从psiCHECK-2质粒中用PCR扩增Luc基因,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后行Nhe Ⅰ/Xba Ⅰ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与骨架载体pAdeno同源重组并包装纯化后,测定其病毒滴度.用重组Ad-Luc感染BMSC,行体外生物发光成像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OI),并采用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生物发光强度与MOI的关系.以锥虫蓝染色法评价细胞活力变化,计算细胞存活率.将转染后BMSC(1×106个)植入SD大鼠前肢肌肉内,行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细胞存活率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Ad-Luc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1×1010空斑形成单位(PFU)/ml.体外生物发光检测结果显示最佳MOI值为50,Ad-Luc可高效感染BMSC,使其表达Luc,且拟合曲线示细胞生物发光强度随MOI增加而增强(R2 =0.98).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培养1、3、5、7d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5±2.3)%与(94.1±1.8)%、(91.4±0.9)%与(92.7±2.0)%、(92.1±1.6)%与(93.3±2.4)%、(91.9±1.5)%与(93.0±3.1)%,2组间细胞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38,P>0.05).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结果示BMSC移植1、3、7d后仍有存活,但随时间延长,生物发光信号逐渐减弱.结论 Luc报告基因通过腺病毒载体成功转入BMSC,实现了光学报告基因成像对移植干细胞的示踪.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1CG)荧光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引导腹腔镜肝脏血管瘤切除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1例行ICG荧光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行腹腔镜肝脏血管瘤切除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三维重建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前24~48 h外周静脉推注12.5...  相似文献   
30.
匆匆又夏天     
6年,2192天。我的同学、老师,陪我走过了小学生活。回忆起这六年,不轰轰烈烈,但也精彩绝伦。
  每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标新立异”的同学,爱打小报告的眼镜女生、“中性”的刺头女生和羞怯男孩、站在人群中自带金光的“男神女神”、平时玩世不恭学习成绩却异常优秀的“文曲星转世”、课堂上总爱出风头表现欲望极强的“牵手党”……难以一一列举。正是这些“标新立异”的同学,才让我平淡无奇的小学生活增添了色彩。到了初中,还会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