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3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灸疗联合中药对Sjgren综合征泪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病理形态学手段和泪腺细胞凋亡记数方法观察灸疗联合中药对NOD小鼠泪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灸疗中药组和中药组具有改善泪腺炎症状态,促进泪液分泌功能、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状态,具有抑制泪腺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灸疗联合中药对Sjgren综合征泪腺分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补肾壮骨方药对骨痛疼痛模型痛骨质破坏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左后肢胫骨内接种MRMT-1细胞制成骨转移癌疼痛模型,给予补肾壮骨办约治疗.观察大鼠癌行为学改变,包括v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对胫骨标本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本研究采用骨癌疼痛模型出现肿瘤生长、骨质破坏和癌性骨痛等表现.相对于模型组,各中药治疗组50%PWT明显延长、TWL延长.病理形态学显示骨质破坏改普,肿瘤增殖减少.结论 补肾壮骨方药可有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抑制骨转移肿瘤灶,减轻骨转移所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幼龄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胰岛素抵抗模型,探讨NAFLD幼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二甲双胍的干预疗效.方法 将60只3周龄刚离乳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及二甲双胍组(高脂+二甲双胍),每组各20只.对照组予普通饮食,高脂组和二甲双胍组给予高脂饮食5周,同时对照组和高脂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混悬液灌胃(0.25 g·kg-1·d-1).第5周末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进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另8只大鼠处死并取新鲜肝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和脂质沉积观察,其中随机取6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表达.组织学分级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其他指标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实验5周后:(1)体重:对照组[(316±17)g]、高脂组[(202±21)g]、二甲双胍组[(171±19)g],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理结果:高脂组大鼠肝脏符合典型的NAFLD病理特征.(3)葡萄糖输注率高脂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分别为(6.51±1.52)、(11.57±1.97)、(13.08±2.33)mg·kg-1·min-1.(4)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肝组织SREBP-1 mRNA表达较高[0.85±0.10比1.67±0.28,P<0.05],IR mRNA[(1.16±0.22)比(0.56±0.22),P<0.01]、IGF-1 mRNA[(0.87±0.14)比(0.26±0.14),P<0.01]表达较低;高脂组与二甲双胍组肝组织SREBP-1 mRNA、IR mRNA、IGF-1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饲养5周可建立幼龄SD大鼠NAFLD并发胰岛素抵抗模型,二甲双胍预防可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其减少NAFLD幼鼠体重的作用与幼鼠体重是否超标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4.
糖毒性对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糖毒性对胰岛α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及其与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TC1-6细胞(α细胞株)分别培养于含低浓度(5.5 mmoL/L)、中浓度(11.1 mmol/L)和高浓度(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1~5天,检测胰升糖素分泌及其mRNA表达;加入不同浓度胰岛素6 h后,观察对培养5天的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高糖对TC1-6细胞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与低糖培养相比,中、高浓度葡萄糖培养1天和3天的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无明显改变,而高糖培养5天时TC1-6细胞的胰升糖素分泌明显增高[(136.80±10.94 vs 78.62±4.72)ng/106细胞,P<0.05];另外,培养5天时胰升糖素mRNA的表达较1天时明显升高(P<0.05);(2)10-7mol/L胰岛素抑制低糖组TC1-6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21.59±1.30 vs 55.12±3.86)ng/106细胞],但仅能轻微抑制高糖组胰升糖素的分泌[(106.58±8.53 vs 117.18±10.55)ng/106细胞];当胰岛素增至10-5mol/L时,高糖组胰升糖素的分泌也受到抑制[(46.55±3.72 vs 118.61±10.68)ng/106细胞];(3)加入10-5mol/L胰岛素2h后,两组TC1-6细胞磷酸化Akt水平分别升高180%和70%,但高糖组明显低于低糖组,给予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后两组TC1-6细胞磷酸化Akt水平在低糖组抑制率明显高于高糖组.结论 高糖可增加TC1-6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其可能的机制与TC1-6细胞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5.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活化在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高脂饲养20周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脂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脂组胰岛纤维化,胰岛内星状细胞活化并特异性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提示PSC活化、增生、迁移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胰岛细胞抗体 (ICA)是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预测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为了提高 ICA的阳性检出率 ,本研究应用了微波抗原修复术。将血清标本分为微波组和常规组 ,同步检测以上血清。结果 常规组 5 2例阴性中微波组检出 7例阳性 ,常规组 2 1例阳性血清中微波组检出阳性强度普遍比常规组提高 1— 2个加号。正常人血清 ,微波组及常规组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筛选经太空环境诱变后B16细胞致瘤性改变的细胞株,观察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寻找与黑色素瘤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克隆化,随机选择5株克隆细胞株(1^#、5^#、6^#、7^#和8^#),接种C57BL/6J小鼠,分别观察细胞致瘤性、荷瘤小鼠生存期及瘤体病理变化,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其中2株初筛致瘤性改变细胞株(1^#和8^#)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细胞株接种小鼠后,肿瘤潜伏期延长(P<0.05),1^#和8^#细胞株移植瘤瘤体重量减小(P<0.01),且荷瘤小鼠生存期延长(P<0.01);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和8^#细胞移植瘤内血管不及对照组丰富,坏死区较少,瘤体内浸润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瘤旁组织内有较多淋巴细胞;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B16细胞相比,2株诱变细胞(1^#和8^#)分别有145和125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P<0.05),其中9个基因为共同变化基因,前列腺素D2合成酶基因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相比,差别在5倍以上。结论 1^#和8^#细胞株致瘤性减弱,且2株细胞的移植瘤肿瘤新生血管及癌旁浸润减少,癌旁组织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推测可能与前列腺素D2合成酶等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猪胰腺取代人胰腺的ICA免疫组化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在ICA免疫组化检测中,是否可以用猪胰腺替代“O”型血正常人胰腺做抗原。方法用猪胰腺和“O”型血正常人胰腺的石蜡切片,同步以POPA法检测18例已诊断为1型糖尿病患者和10例非糖尿病者血清。结果用“O”型血正常人胰腺组织切片检测ICA,18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阳性,非糖尿病者为阴性:以猪胰腺代替人胰腺结果完全一致,未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结论本实验结果证明猪胰腺可替代“O”型血正常人胰腺做抗原进行ICA免疫组化检测,这为广泛开展ICA检测提供了一条价廉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2例)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糖原、脂类的含量和SDH、LDH、GDH、ACPase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并与非神经性疾患患者(1例)对照,发现①Joseph病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含量、GDH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②Joseph病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LDH、ACPase活性及糖原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也看到少量中性脂肪小滴存在于1例Joseph病患者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质里。本结果表明上述变化可能与Joseph病的病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9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高脂饲料组(HF组)和高脂 NAC组(NAC组)。饲养20周,(1)测血浆及胰腺组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HF组血浆及胰腺MDA水平明显高于NC组,GSH水平低于NC组,NAC可以改善以上变化;(2)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比NC组降低(P<0.01),用NAC后GIR明显改善(P<0.01);HF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下降,用NAC后可逆转上述变化;(3)HF组胰岛细胞IRS-1、IRS-2、Glut-2mRNA表达降低42.3%、28.1%、22.9%(P均<0.05);NAC组胰岛细胞IRS-1、IRS-2、Glut-2 mRNA表达与HF组相比增加40.2%、30.2%,19.1%(P均<0.05)。结论:大剂量抗氧化干预治疗能改善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逆转高脂饲养导致的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其机制可能与NAC纠正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