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50.19%增至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人口年龄增长与医疗费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人口年龄变化对医疗费用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存在一个门槛值,使得当年龄跨越约49岁的门槛值时,人口年龄增长对总医疗费用影响的弹性系数变大,由2.372增至5.422;城镇居民年龄的弹性系数在跨越门槛值后约变为原来的3倍,由2.643增至7.617;农村居民年龄的弹性系数变化较小,由1.846增至2.485。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卫生总费用将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因此,应当结合当前老龄化背景的需求方向,加快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内涵的扩充与整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慢性病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构成的分析,为慢性病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24家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核算2016—2017年北京市医院和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和受益人群构成。结果:2017年,各级机构慢性病门诊费用均上升,社区费用增长最快,增速达19.21%;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下降,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上升。各级机构慢性病患者费用的性别、年龄别和疾病别分布存在差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治疗费用比例较高,循环系统疾病费用占比最大。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不同受益人群的费用分布显示出不同变化,未来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重视,加大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4.
利用2000—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时间序列核算结果,分析北京市卫生筹资的水平、结构特点、主要评价指标及其变化趋势等,挖掘数据指标与北京市相关卫生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分析研究北京市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73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费用构成,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人均住院费用32 062.62元,手术治疗患者住院费用以耗材费为主(59.51%),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费用以药品费为主占76.42%。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包括住院天数、医院类型、是否手术、支付方式、医院级别和年龄,住院天数是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首要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437,BP神经网络自变量重要性为0.532),其次为医院类型(多元线性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342,BP神经网络自变量重要性为0.168),是否手术和支付方式的影响程度高于年龄和医院级别。BP神经网络模型的MAE、MSE和RMSE值分别为0.260、0.132和0.363,均小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0.305、0.183和0.428)。结论 住院天数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通过缩短住院天数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多元线...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卫生总费用指标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国内外通用性更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两个卫生费用指标,以及出生时的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个健康产出指标,分析不同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处于何种水平时,会与"优"的健康产出有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覆盖214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结果:不同人均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散点分布有不同的规律,结合了健康产出也是如此。不同人均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取值不一定越高,健康产出越好。建议:在GDP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动态的进行相关研究。影响卫生费用和健康产出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可以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纳入更多的影响因素进入研究。人均GDP区间划分可以更细,但不宜过细。不能一味要求卫生总费用各项指标持续增长,同时要考虑社会、居民的承受能力以及投入产出。一套标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总费用投入的评价,要根据本国的实际特点做出分析。对于卫生工作的考核,要充分考虑到卫生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而非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筹集及消耗情况,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6月,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概况、筹资方案构成、服务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分析和预防服务费用分析)。其中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北京统计年鉴2016、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2015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报告等;分摊系数通过北京市卫生医疗价格监测数据平台的个案库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结果 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38.11亿元,其筹资方案以社会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占比分别为56.14%、27.20%)。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提供治疗服务和预防服务,其费用占比分别为86.96%、13.04%。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服务费用按全球疾病负担(GBD)分类,主要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消耗(占比为70.90%);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主要由循环系统疾病消耗(占比为25.88%);按年龄段分类,其主要由50~69岁患者消耗(占比为58.05%)。2015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服务费用以免疫规划(占比为24.86%)、慢病防治(占比为13.33%)、老年人健康管理(占比为10.3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占比为10.05%)为主。结论 公共筹资方案在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筹资中起主导作用;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服务功能定位相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北京市预防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29.
蒋艳  王悦  满晓玮 《中国卫生经济》2024,43(5):79-81-87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儿童治疗费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医疗机构儿童治疗费用。结果:07—09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治疗费用分别为9.9亿元、97.5亿元、05.7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儿童治疗费用筹资结构以家庭卫生支出为主,占比均在65.00%左右;儿童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均以流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主;在治疗费用疾病别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到了5.96%,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比0.6%。结论:优化筹资结构,降低儿童患者家庭就医负担;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合理引导青少年患者机构流向;加强对孕前、产前筛查等预防服务的财政投入,关注儿童安全教育,引导儿童商业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深入分析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和机构法两种核算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北京市区域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筹资来源法,机构流向法。结果: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两种核算方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军队驻京机构数据、医保基金结余数据和外地居民来京费用等原因引起。结论:完善信息统计制度;深入分析,为政策服务;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缓解就医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