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医药卫生   26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碘摄入量对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非毒性甲状腺肿(甲肿)和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方法 2004年对盘山(长期轻度碘缺乏)、彰武(碘缺乏基础上补碘至碘超足量)和黄骅(长期碘过量)社区于1999年参加本课题组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的人群(3 385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随访调查.结果 (1)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弥漫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4.4%和6.9%,盘山和黄骅均显著高于彰武(均P<0.01);结节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0%、2.4%和0.8%,盘山的发病率最高(P<0.01).(2)三社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0%、5.7%和5.6%,多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4%、1.2%和1.0%.(3)基础碘缺乏、碘过量、甲状腺自身抗体(thyroid autoantibody,TAA)阳性是甲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彰武初访时TAA阳性人群非毒性甲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AA阴性人群(P<0.01),盘山和黄骅无显著差异.(5)三社区非毒性弥漫型甲肿维持人群和黄骅非毒性结节型甲肿维持人群随访前后TAA阳性率均高于同社区正常人群(P<0.05).结论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有可能使甲肿的发病率增加.碘缺乏社区结节型甲肿高发,弥漫型甲肿是碘过量社区甲肿发牛的主要形式.甲状腺自身免疫与甲肿的发生和维持相关,这种相关性在历史上为碘缺乏而后过度补碘的社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82.
自发性气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摄脊柱X线正侧位片并以半定量法进行脊柱骨折的判定.统计学方法: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项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紧(backward LR法)分析.结果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128/389,32.9%)高于对照组[(20/156,12.8%),χ^2=22.706,P<0.01];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为21.6%(84/389),高于对照组中[(3.8%,6/156),χ^2=25.439,P<0.01].RA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4.8%,高于对照组[(9.6%,15/156),χ^2=93.241,P<0.01];RA组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28.5%)高于对照组[(5.8%),χ^2=118.110,P<0.01 ].不同骨量(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分组间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3,P<0.01),且呈现出随着骨量逐渐降低,脊柱OPF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趋势(χ^2=43.003,P<0.01).伴肌少症的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27.2%,58/213)高于无肌少症的RA患者[(14.8%,26/176),χ^2=8.833,P=0.003].根据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分组的3组间(1=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2=单纯肌少症或骨质疏松;3=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2,P<0.01),且从第1组到第3组脊柱OPF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χ^2=37.164,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GC)组相比,服用GC组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率(χ^2=7.136,P=0.008)、OP发生率(CI=10.900,P=0.004)和脊柱OPF发生率(χ^2=20.67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069(1.038,1.101),P<0.01]、服用GC[OR(95%CI)=3.169(1.679,5.984),P<0.01]、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R(95%CI)=2.113(1.430,3.124),P<0.01]的同时存在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yroid-stimulating antibody(TSAb) and degree of goiter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Graves'disease after antithyroid drug treatment. Methods Seventy-one patients with Graves'disease were given antithyroid drugs for (2. 8±1. 4)years and then followed up for(22±6.0)months.Finally,age,gender,thyroid function,TSAb and goiter size at the time of drug withdraw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relapsed and relieved groups. TSAb was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 by using HEK-hTSHR cells. Results Eleven of 71 patients relapsed during the follow-up after drug withdrawal. The relapse rate (42. 9% ,6/14)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TSA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8.8%, 5/57) in patient with negative TSAb (X2 = 9.97, P<0.01). The relapse rates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ize thyroid, Ⅰ degree goiter,Ⅱ degree goiter were 6.25%, 12.2%,35.7% respectively. TSAb activity, positive rate and goiter size of the relapsed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drug withdrawa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elieved patients (P<0.05 or P<0. 01). Conclusion TSAb activity and goiter size at the time of drug withdrawal are two effective prognostic markers of relapse in Graves' disease treated with antithyroid drugs.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对照组大鼠仅做背部脱毛处理,实验组大鼠建立苯酚烧伤模型,分别于烧伤后15、45 min以及2、4、8、16、32 h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KIM-1、NGAL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Scr)水平,分析KIM-1、NGAL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苯酚烧伤大鼠创面呈浅红色至棕红色、质地稍韧,且伴有全身抽搐及肉眼血尿等表现;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32 h内大鼠肾脏组织逐渐出现肾小管空泡样变性、蛋白质管型、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坏死等病理改变;烧伤后32 h内大鼠血清KIM-1、NGAL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KIM-1水平于烧伤后15 min开始升高,8 h到达高峰;NGAL水平于烧伤后2 h开始升高,16 h到达高峰;而Scr水平升高不明显;血清KIM-1、NGAL水平与早期肾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r=0.664、0.730,P均<0.001),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肾损伤具有显著优势。结论 血清KIM-1及NGAL水平与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18?66岁[(42.5±11.6)岁]。49例行开放多韧带重建术(开放组),31例行关节镜辅助多韧带重建术(关节镜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0°、〉90°、〉120°)恢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分级、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4年[(3.8±1.5)年]。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0°、>120°)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90°)时间为90(60,90)d,关节镜组为60(30,90)d(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JKDC主观评分Jegner运动分级、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0°(90°,130°),关节镜组为135°(120°,140°)(P<0.05)。结论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远期效果相似,但关节镜辅助手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度更好。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福建畲族男性DYS19、DYS389I、DYS393多态性与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福建畲族健康男性152例,测量其身高.应用AmpFlSTR(R) Y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及自动测序法,对152例研究对象进行DYS19、DYS389I、DYS393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福建畲族成年男性的身高在DYS19、DYS389I基因座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DYS393基因座的不同基因型间无差异.结论:福建畲族DYS19、DYS389I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与福建畲族男性身高增长有关,DYS393对福建畲族男性身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27例行PFNA 内固定治疗,25例行PFLP治疗,分别进行平均(15.3±2.1)个月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与 PF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及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与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达到较好效果,选择上主要看操作者更熟悉使用哪种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0.
背景 β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β)属于罕见内分泌疾病,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目的 总结RTHβ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了解本病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3-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诊断为RTHβ的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6例RTH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诊断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主诉、心电图检查结果、甲状腺触诊结果、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血清铁蛋白、脂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基因测序情况等。结果 6例RTHβ患者的诊断年龄均高于发病年龄,患者在确诊RTHβ之前均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主诉均存在心悸、多汗,3例伴心房颤动。6例患者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均显示甲状腺双叶摄取率增高。5例RTHβ患者甲状腺超声显示有甲状腺肿大,4例显示多发结节。6例RTHβ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在参考范围,且TRAb均为阴性;血清SHBG和血清铁蛋白均在参考范围;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基因测序均存在点突变。结论 RTHβ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临床诊断时需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区分,同时注意并非所有的RTHβ患者能检测出TRβ基因突变。对于高度怀疑为RTHβ的患者,可以采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L-T3)抑制试验或TRH兴奋试验联合L-T3抑制试验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