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片剂处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片剂处方.方法:以MCC102、乳糖复合物Cellactose80和黏合剂PVPS630的用量、片剂硬度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间和脆碎度为考察指标,并计算其“归一值(OD)”,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根据拟合模型,发现3个考察因素和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选的最佳处方为MCC102与Cellactose80的比例为1∶1,PVP S630含量为1%,优化处方各设定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模型的丹皮酚片剂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该片剂的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茜草总醌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性能。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茜草总醌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型号辅料对该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的影响,分别以体外溶出度和溶解度为指标,确定该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S-630-茜草总醌提取物(5∶1),采用溶剂法制备茜草总醌固体分散体,所得产物在1%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溶解度285.39 mg·L-1,为原料的3.6倍;60 min体外累积溶出度66.37%,约为原料的2倍。结论:该工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性状良好,较好地改善了茜草总醌的溶解度,为以茜草为原料的相关固体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0(S)-原人参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20(S)-原人参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方法:以聚乙烯醇为乳化剂,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液为油相,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20(S)-原人参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球收率、包封率、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处方工艺,并进行体外释放特性研究。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O/W体积比1∶50,PVA质量分数0.5%,投药量20 mg。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约1.16μm,收率35.58%,包封率41.76%,载药量19.61%。微球在前0.5 h内的释放量18.24%,至192 h时,累积释放量高达98.99%。结论:该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百部的基源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HPLC色谱鉴别对三种百部基源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历代本草考证后认为古代百部来源应为天门冬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及现代药典中收载的蔓生百部;且药典中收载的三种百部在原植物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蔓生百部、对叶百部为多年生缠绕草本、直立百部为多年生直立草本等;另外,显微鉴别中蔓生百部与直立百部的根被细胞壁表面有致密的细条纹,而对叶百部根被细胞壁上无致密的细条纹;在HPLC色谱中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含有原百部碱,对叶百部中不含原百部碱。结论:三种基源的百部无论是本草考证,还是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生物碱种类及含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中药鞣质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1],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约70%以上的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类化合物.1981年以来,Haslam将"植物鞣质"改称为"植物多酚"(plantpolyphenols)或"复杂酚",而对药用植物中鞣质的研究是在1975年以后,由日本学者奥田拓男(Okuda)和西冈五夫(Nishioka)首先开始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测定20(S)-原人参二醇[20(s)-PPD]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S)-PPD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37℃条件下,20(s)-PPD在正辛醇饱和水相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log Papp=1.72),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水相中数值接近。20(s)-PPD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吸收速率常数按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结肠段的丘和只,,与其他肠段比较相对较小,说明2O(S)-PPD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结论不同pH值的介质对20(S)-PPD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20(S)-PPD在整个肠段均有良好的吸收,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在该药物开发方面,应设法延长其在小肠内的滞留时间,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伤湿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异龙脑和龙脑)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厂家伤湿止痛膏中各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30.0 m×320 μm×0.25斗m);FID检测器;柱温:110℃,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均为250℃,载气:N:流速:4.0 mL/min,分流比:20:1.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均分离良好,其相关方法学研究表明,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分别在0.062 5~1.00 mg/mL、0.033 4~0.534 mg/mL、0.030 3~0.484 mg/mL、0.029 3~0.469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3%,97.77%,97.95%,94.35%.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伤湿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测定,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伤湿止痛膏中各成分的含量差异可能与制备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学》课程于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于2021年入选上海市一流课程,2023年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本文梳理《中药分析学》课程中关于鉴别分析、定量分析、检查、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等教学内容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机融合的知识点,构建课程知识点地图;以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为例,介绍中药学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构建思路,并从学生完成度分析、学习成绩与错误率分析等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为推进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核心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决胜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