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研究土家族药用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s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箍散中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化合物1、2)和4个木脂素(化合物3~6),分别为泽泻醇(alismol,1)、匙叶桉油烯醇(ent—spathulenol,2)、五味子酯I(schisantherin 1,3)、五味子酯F(schisantherin F,4)、propinquanin A(5)、propinquanin D(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委陵菜黄酮的分析方法,初步对该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进行考察。方法:建立委陵菜黄酮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大鼠iv委陵菜黄酮(10、20、40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鼠尾iv3个剂量委陵菜黄酮后,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80分别为346.05、455.74和1655.14μg/(mL·min),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90、15.59和9.49min,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30580.98、2045.70和894.84min。结论:iv给药后,委陵菜黄酮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在大鼠体内迅速分布,但消除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23.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旋覆花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旋覆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二氢芥子醇(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阿里二醇(4),蒲公英醇乙酸酯(5),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6),花旗松素(7),木犀草素(8),泽兰黄酮(9),泽兰黄醇素(10),菠叶素(11),槲皮素(12),对羟基桂皮酸(13),咖啡酸(14),咖啡酸乙酯(15)。化合物 1,2,7,13,15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4,9~11,14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 3,6~12,14 具有明确的抑制c-Kit Ligand(KL) 诱导的肥大细胞白三烯C4 (LTC4) 生成和脱颗粒的作用,而且化合物 812 具有较强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 释放作用。首次报道了黄酮类化合物 7,9~11 对LTC4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讨研究,对中药学基础全校公共选修课采用PBL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精心编排各章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例报道,配合教学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四合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olean-11-oxo-12-en-28-ol-3β-yl-caffeate。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卤仿反应、烯丙位氧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a-f4a-f,所有衍生物均评价其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得到两个系列共12个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经过1H NMR 、13C NMR和ESI-MS 表征了化学结构。与阳性对照化合物LY204002相比,化合物4f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中叔胺基团和3位羰基很可能是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27.
金鸡脚中影响糖代谢的新黄烷醇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鸡脚Phymatopteris hastata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从金鸡脚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新化合物的结构为(-)-表阿夫儿茶精-3,5-二-O-β-D-呋喃芹菜糖苷(1).进一步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和骨骼肌细胞L6myc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转位作用来探讨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抗糖尿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及其类似化合物-柚皮苷均能剂量依赖性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显著促进骨骼肌细胞L6mycGLUT4的转位作用.结果表明新化合物1和柚皮苷均具有潜在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相似文献   
28.
绿升麻中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升麻中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等多种柱层析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以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t5个菠萝蜜烷型三萜类皂苷化合物,鉴定为asiaticosideA(1);asiaticosideB(2);26-deoxyeimicifugoside(3);cimicifugoside(23S,4);25-甲氧基升麻醇-3—0-b—D-木糖苷(25—0-methyl—cimigenol-3—0-b—D—xylopyranoside,5);25,2’-二乙酰升麻醇-3-O—B—D-木糖苷(25,2’-O—diacetylcimigenol-3-O—β——xylopyranoside,6);24-乙酰升麻醇-3-O—β—-木糖苷(24-O—acetylshengmanol-3—0-β—D—xylopyranoside(23R,24R,7);24—0-aeetyldahurinol-3-O—β——xylopyr-anoside(8);23-乙酰升麻醇-3-O-8-D-木糖苷(23-O—aeetylshengmanol-3—0—β-D—xylopyranoside,9);CimiracemosideM(10);1213-acetoxy-313-hydroxy-24,25,26,27-tetranor—cycloart-7-ell-23,1613-olide-3-O-β-D—xylopyranoide(11);1213-acetoxy-3β—hydroxy-24,25,26,27-tetranor—cycloartan-23,1613-olide-3—0-β—D—xylopyranoide(12);CimiracemosideH(13);Neocimic培enosidesB(14);2’-O-乙酰基-25-脱水升麻醇-3-O—β—D-木糖苷(2’-O—acetyl-25-anhydrocimigenol-3—0~β-D—xylopyranoside,15)。结论菠萝蜜烷型三萜类皂苷化合物3~15均为首次从绿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委陵菜黄酮在SD大鼠小肠内的吸收行为。方法:应用缚管翻转肠囊法,考察委陵菜黄酮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行为。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委陵菜黄酮溶液浓度的升高,委陵菜黄酮在小肠内的转运量也增加,表明委陵菜黄酮的转运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委陵菜黄酮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过程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符合被动转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和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雷公藤吉碱为对照,在267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雷公藤吉碱在4.13~57.8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为2.19%(n=9)。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和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巨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雷公藤制剂及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