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56例,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各组组内比较(P0.01),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1),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中医辨证属于髓海不足证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头皮针留针30min)35例,治疗B组(头皮针留针1h)34例,治疗C组(头皮针留针10h)35例。均在针刺的基础上口服吡拉西坦片,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治疗8周,并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评测3组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MOCA评分,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含量。结果:认知功能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C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C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叶酸含量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C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刺能提高VCIND患者MOCA评分,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降低VCIN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提高叶酸含量。头皮针长时间久留针效果尤为明显。针刺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含量而起到治疗VCIN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T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CD(经颅多普勒超声,下同)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针刺后Vp、Vm在多时相明显加快,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项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可使减慢的血流速度加快,进而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及早建立,从而使脑细胞活动改善,促进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24.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建筑有效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一直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研究与实践证实,我们对129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以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组与针灸推拿组促通技术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83;1一般资料将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人按入院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综合组(针灸推拿结合促通技术组)、针推组(针灸推拿组)和促通组(促通技术组),将各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疗前可比性分析,P&gt;0&#183;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各组病人性别、平均年龄、病程、伴发疾病、既往史评分比较组别男女(n)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d)伴发疾病既往史综合组23 20 64&#183;68&#177;7&#183;35 32&#183;32&#177;22&#183;59 9&#183;00&#177;2&#183;15 5&#183;49&#177;1&#183;39针推组27 16 65&#183;58&#177;7&#183;55 36&#183;92&#177;28&#183;41 8&#183;29&#177;1&#183;91 5&#183;60&#177;1&#183;65促通组25 18 64&#183;87&#177;7&#183;42 34&#183;54&#177;25&#183;93 8&#183;73&#177;2&#183;09 5&#183;52&#177;1&#183;441&#183;2诊断标准采用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方法:将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针刺组33例。对照组给予都可喜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8周;针刺组在口服都可喜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针刺,取顶中线、额中线、双侧顶旁一线,静留针10 h,每日1次,每周休息2 d,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及P300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基本控制1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75%;针刺组基本控制2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P300(潜伏期缩短,幅度增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针刺组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P300潜伏期的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灸法治疗遗尿症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灸法治疗遗尿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灸法治疗遗尿症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63篇,共涉及灸法10种,以温和灸为主(24篇),共涉及腧穴44个,取穴总频次为300次,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耳穴18个,取穴总频次54次。腧穴主要取穴部位为腹部穴位,达103频次(38.4%)。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膀胱俞、百会、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耳穴支持度最高的是膀胱,肾,皮质下。结论灸法治疗遗尿症多选用温和灸,遗尿症属于"前阴病",阴病要治阴,经脉穴位上多选取阴经,偏重特定穴,尤其重视交会穴的运用,结合辨证取穴,同时也注重耳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干组织γ-氨基丁酸B受体1(GABABR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各组脑干组织GABABR1的表达情况。结果:平衡针刺组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细胞表达较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干组织GABAB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杭州市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0例,不行针刺治疗为常规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A组,针刺足三里、曲池为治疗B组,针刺足三里、尺泽为治疗C组,剖宫产术后所有产妇均行产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术后12 h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术后胃肠反应情况以及治疗疗效。 结果 治疗前4组产妇的腹痛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术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B组、治疗C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4组产妇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4组产妇治疗后48 h腹痛情况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24 h腹痛情况评分(P<0.05)。 结论 剖宫产后针刺足三里配伍上巨虚、曲池、尺泽均可促进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减少腹胀、腹痛、胃肠反应的发生,针刺足三里和上巨虚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
龚燕  楚佳梅  陈立群 《中医杂志》2014,(10):862-86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主穴:支沟、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行平补平泻法;配穴:气海、膻中、太溪、太冲、血海,采用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治疗,主穴: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每天1次,每次30min。两组均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4天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患者便秘症状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正常的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正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4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优于治疗组的53.33%(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气阴两虚型便秘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热敏灸在预防脑卒中后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热敏点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连续观察2周。评测两组在治疗第4天便秘的发生率及治疗2周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现便秘的人数比对照组的人数少,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症候评定标准的评分方面,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点灸法能减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便秘临床症候评分,从而有效预防卒中后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