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1]。VCI根据病情进展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即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三大类。VCI与其它认知障碍疾病不同,是一种可预防、可延缓认知损害进程,甚  相似文献   
82.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73%。国内外研究[1-2]显示,吞咽障碍是预测卒中后3个月患者死亡率的独立指标,其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康复治疗主要有吞咽训练、吞咽障碍仪物理治疗及针灸治疗,为简化康复的项目及步骤,我们在临床上开展了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与常规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手术组45只。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血管,不结扎,不插入尼龙线。手术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术后2 h采用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最终纳入30只手术组大鼠。进一步将纳入的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3-MA组,每组10只。造模分组成功后,各组给予电针等相应方式干预7 d,采用Zea Longa法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干预7 d后获取各组大鼠左侧大脑皮层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共定位情况(BNIP3L和SQSTM1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造模2 h后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假手术组大鼠未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为0分。干预后第7天模型组及电针+3-M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仍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及电针+3-M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可见,假手术组神经元胞体较大,多角形(多个突起),核着色浅,胞质可见特征性结构尼氏体;模型组神经元皱缩,胞质结构不清,胞浆嗜依红染色增强,尼氏体边聚或消失,核固缩,有的胞体变形缩小,呈三角形,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电针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病理损伤。(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CAO后第7天模型组自噬水平(LC3-Ⅱ/LC3-Ⅰ)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可以激活自噬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模型组中皮质梗死区域线粒体自噬水平缺失,表现为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强度减弱,而电针干预可以激活梗死区域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自噬,表现为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的表达增高及共定位增强(橘黄色)。(5)TUNEL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凋亡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凋亡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3-MA组结果表明,自噬抑制剂3-MA可以逆转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机制和调控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出生7个月~1岁的儿童在缺血性贫血中所占比例最高,约69.4%,农村儿童患病多于城市儿童,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易患缺血性贫血。结论出生7个月~1岁为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高发期,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为高危因素,应加强缺铁性贫血的健康知识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减少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本院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再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法、会阴部手术的止血方法和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比较两组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会阴部创面出血率和感染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会阴部创面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做直肠癌Miles手术时,充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会阴部手术时尽量用电刀止血,用经会阴切口旁和经右髂部骶前联合负压引流方法,这样处理能够明显减少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在对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开通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对12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进行瘘口的流速测定,并作为随访方法 .对部分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佳、或在随访期内再次出现高颅压症状的患者进行二次内镜下探查,结合术中探查及二次手术前磁共振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来分析电影成像检查对判断造瘘口是否开通的准确性.结果 3例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佳,电影成像检查显示脑脊液流过瘘口良好,二次手术探查中亦证实造瘘口处于开通状况;16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高颅压的患者,磁共振电影成像检查显示造瘘口脑脊液流速明显减小,二次内镜下手术探查显示造瘘口闭塞或明显狭窄,重新造瘘后临床症状改善.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和手术探查显示的结果 符合率为100%.结论 磁共振电影成像可以精确反映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造瘘口开通情况,可以作为评估造瘘后造瘘口开通状况的金标准及重要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相关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形成临床经验,从而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方法 建立数据库详细记录2015~2016年期间所有在广东省中医院透析科发生的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操作细节、并发症和结局等,总结分析CVC的不利因素及并发症,并探讨其防范措施。结果 共行CVC 277例,其中72例(25.99%)未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期间出现不利因素主要有导丝置入受阻、血管不充盈、患者情绪紧张、形成血肿等情况。40例(14.44%)患者在术中出现了并发症,主要为误穿动脉、血肿、穿刺处渗血、导管位置不良,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完成置管。其中3例(1.08%)患者出现导管位置不良并发症,结合相关检查及多个科室协助,最后予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置管。结论 血管不充盈、患者躁动、导丝置入受阻、血肿形成等情况是CVC常见的不利因素,操作者应及时识别、预防及处理,必要时借助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或多学科会诊,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研究表明,SOCl2/SnCl4引发体系的苯乙烯聚合反应很快,但所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宽(Mw/Mn=4.37),且其GPC曲线呈多重峰;单独加入季铵盐(n-Bu4NCl)或二甲基亚砜(DMSO)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程度有限,不显示活性聚合特征;DMSO和n-Bu4NCl同时加入,表现出协同效应,不仅能保持较高的聚合反应活性,而且产物分子量分布很窄(Mw/Mn=1.27),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且线性关系良好,聚合物链数只与引发剂初始浓度相关,显示活性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89.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在临床胆道疾病中应用体会。方法 对我院1989—2001年间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的20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术中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65例,肝内结石取净率为80%,确诊胆囊出血1例、胆总管远端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和胆总管远端炎症狭窄3例。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138例,结石取净率为97%,确诊肝内结石并胆管癌1例、胆总管远端乳头状瘤用微波治疗1例、Oddi括约肌开口狭窄经纤胆镜扩张治愈2例、肝门部胆管癌用微波凝灼治疗后置镍钛合金支架1例,同时对结石并肝内胆管狭窄经纤维胆道镜应用微波治疗30例。结论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应用FACSTar型流式细胞计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蜡封组织进行DNA含量检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1 实验结果依照Working Formulation原则,将28例分为低度恶性组(12例)及中—高度恶性组(16例).根据DNA指数(DI)分为二倍体/近二倍体组(15例)和异倍体组(13例).27例可计算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范围为4.2%~38.8%(X=18.87,SD=8.86).以SPF平均值为标准,分为低SPF组(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