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谈医院如何做好医保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参保人员的增加,如何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模式,使广大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每个医院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做好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2.
黄连解毒汤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TNF-α和IL-6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治疗前后血浆TNF-α和IL-6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治疗组血浆TNF-α和IL-6含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可发挥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穿心莲药材中内酯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对穿心莲生长过程中内酯成分的积累动态进行研究,探讨内酯成分的积累与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YileteODS C18柱(5μm,4.6mm×250mm);甲醇-水(18:8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26nm为检测波长,进行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HPLC分析,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按照上述方法,对其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了定量分析,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含量之间及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生长时期的穿心莲内酯含量变化较大,在初期增长最快,初花期(生长150d左右)达到最高,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积累缓慢;相关性分析表明,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与叶片的数量、植株高度、乙醇浸出物、叶片干重和植株干重以及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脱水穿心莲内酯与这些性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分离度好、准确性高,适宜于穿心莲药材的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4.
丹参中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丹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探讨这些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ODSC18柱(150mm&#215;4.6mm,10μm)为分析柱,甲醇-1%四氢呋喃的1%甲酸水溶液(3:97)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86nm为测定波长,进行丹参活性成分的HPLC分析,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按照上述方法,建立了丹参药材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其中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以spss13.0统计软件对活性成分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不同产地来源的的丹参药材之间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并首次发现,丹参药材中水溶性的活性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脂溶性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及隐丹参酮的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水溶性活性成分的含量和脂溶性活性成分含量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与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假移植组作对照,采用Wistar→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以根据不同处理分为排斥组,雷帕霉素2mg/kg组和雷帕霉素4mg/kg组,术后1、3、5、7天获取移植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CAM-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1、3天,各组未发现排斥反应,术后5、7天,2组分别出现Ⅰ度和Ⅱ度排斥,3组于术后7天仅有不同典型的排斥迹象,4组未见排斥证据。ICAM-1在对照组仅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固有层有少量表达,在排斥组术后3天在上述部位表达增加,于第5天到达高峰。淋巴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RAPA4mg/kg组能显著抑制移植后ICAM-的表达,结论:ICAM-1参与了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过程,雷帕霉素既能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又可抑制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通过对50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行D2根治术,检测No.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No.6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然后统计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术前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No.14v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12%。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24%,No.6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3%。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淋巴结转移、肿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对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7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理念逐渐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如何以最低限度的创伤为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疗效,成为外科医生努力探索的目标。我们通过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式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8.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总结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 140例无胆管损伤的实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85± 35分钟 ,术后 136例病人翌日可在扶助下下床活动和开始进食 ,术后住院 3~ 5天。 1例发生胆漏和 1例局限性腹腔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2例因严重粘连解剖变异而中转开腹手术也痊愈 ,均无胆管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从造成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着手 :1技术及人为因素 ;2对手术困难估计不足和适应症选择不当 ;3炎症粘连 ;4结石嵌顿 ;5解剖变异 ;6未能果断中转开腹手术 ;认真做好预防胆管损伤的工作。  相似文献   
79.
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道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940-940
肝外胆道的炎性狭窄术中整形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肝外胆管缺损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用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进行治疗。目前已有报道应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胆管缺损 ,以保留Oddi括约肌正常生理功能。本文总结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道缺损 8例病例资料 ,就其手术方式、适应证、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并结合肝圆韧带的解剖特征进行讨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3例 ,女 5例。年龄 2 8~ 64 (平均 42 )岁。其中 6例为结石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炎性狭窄 ,术中解除狭窄后致…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大学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1]转变,许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许多原为单学科的高校向多学科发展,逐渐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另外,通过合并或提升办学层次,许多新兴高校也不断地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