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 研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并观察其修复beagle犬椎体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水凝胶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缓释速率。将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构建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将12只beagle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均采用手术造成半径9 mm、高23 mm的半圆柱状L4椎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植入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B组植入复合空白干燥壳聚糖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C组植入实验犬自体髂骨。术后6、12、24周对实验犬行大体观察、X线影像学观察;术后24周取实验犬椎体标本行离体Micro CT新生骨量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制备所得壳聚糖水凝胶扫描电镜下呈3D网状结构,内部均匀分布壳聚糖微球,其负载rhBMP-2后包封率达91.88%±1.53%,载药量为(39.84±2.34)ng/mg;释放率第1天为28.32%±3.01%,第3天为48.92%±6.27%,第12天为74.40%±6.29%。术后6周C组动物平均活动度恢复较A组和B组快(P值均<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B组与C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12、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椎体置换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24周时人工椎体周围新生骨与自体骨融为一体;C组在24周时出现明显非承重部位的骨吸收,出现较快的自体骨塑形;B组椎体置换术后人工椎体与自体骨的融合速度慢于A组和C组。术后24周标本Micro CT新生骨量检测结果显示,A组(145.38±18.52)mm3,B组(86.30±15.60)m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9, P<0.01)。术后24周A、B、C组手术节段椎体标本抗压强度分别为(14.03±1.67) MPa、(8.62±1.24) MPa、(13.79±1.43) MPa,A组和C组椎体极限抗压强度均高于B组(P值均<0.01),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能有效修复脊柱骨缺损,有望代替自体髂骨移植运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2.
手术治疗骨转移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经验。方法1988年2月-1997年3月共手术治疗骨转移癌89例。其中男58例,女31例。年龄10-74岁,其中41-70岁72例,占80.9%。其最好发部位分别是脊柱23例,股骨22例和骨盆13例,而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分别是肺癌22例,肝癌11例。手术可分止痛、稳定瘤骨和肿瘤切除三大类。结果89例中,77例(86.52%)疼痛缓解或消失。73例获随访(1-9年),1例术后3天死亡,术后3个月内死亡6例,4-6个月死亡7例,7-9个月死亡12例,10-12个月死亡18例,1-2年死亡15例,5例2年以后死亡,至今存活9例,其中1例甲状腺癌脊柱转移者已存活6年。结论 骨转移癌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和在可能情况下延长生命,而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与原发癌的组织学特征有关而与手术本身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3.
顺铂、TRAIL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顺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RAIL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培养的RD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电镜、流式细胞仪(FCM)观察RD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TRAIL质量浓度为1.0 μg/L、10.0μg/L、100.0μg/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8.9±0.4)%、(20.8±0.5)%、(43.5±0.9)%;顺铂质量浓度为1.0 mg/L、5.0 mg/L、10.0 mg/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8±0.2)%、(23.4±0.5)%和(43.8±0.9)%.而质量浓度为100μg/L的TRAIL与质量浓度为5 mg/L的顺铂联合作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6.4±1.4)%.FCM分析显示2者联合应用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下观察顺铂和TRAI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性变化.结论:TRAIL和顺铂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效果,这一作用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4.
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7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片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6例得到随坊,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对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恢复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静脉输液引起间隔综合征十分罕见,现将我们遇到静脉输液后引起的手部间隔综合征2例报道如下。例1.女性,18岁。因高热经右手背静脉输入10%葡萄糖及5%葡萄糖盐水。当输入约500ml后,手背肿胀,剧烈疼痛,当即更换输液部位。次日右手背及前臂肿胀、疼痛加重,并出现水泡,指端发绀,经局部热敷及抬高肢体无效转来我院。检查:右手及前臂远侧肿胀,布满张力性水泡,手指发绀,呈内在肌阴性位(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畸形。手掌组织张力很高,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腕部以远皮肤感觉丧失。诊断:右手内在肌间隔综合征、急性肌肉坏死。于输液后36小时急诊手术,当切开手背侧皮肤及深筋膜时,肌肉即膨出切口,并有暗黑色血性渗液,手内在肌已坏死,做前臂中下截肢。例2.女性,20岁。因发热3天,右手背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及庆大霉素24万单位,输入300ml后,病人手背肿胀,疼痛难忍。停止输液后经局部热敷及抬高患肢无效,于输液后16小时转来我院。检查:右手掌极度肿胀,掌背有水泡,手指色泽稍紫,呈内在肌阴性位畸形,手掌背侧组织张力很大且压痛  相似文献   
96.
股骨近端骨肿瘤和瘤样病变:附1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55~1990年治疗的股骨近端骨肿瘤和瘤样病变152例,发现(1)股骨近端病变良性为65.13%,其中孤立性骨囊肿28.19%,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9.08%,骨软骨瘤9.54%,而年轻患者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2)病史和临床症状对本部位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3)本组7例转移性肿瘤均位于股骨粗隆和粗隆下部位。成年组(≥20岁)股骨头和股骨颈肿瘤共44例,其中侵袭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占68.18%,而且大部分病例在 X线上显示类似其它部位良性病变的表现,甚至少数病例发生囊性变或动脉瘤样骨囊肿样改变。我们推测这些现象可能与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有关,因此在诊治股骨近端骨肿瘤时,临床和病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97.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HME),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先天性外周骨骺板发育异常。我们对我院自1989年至今收治的7例HME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调查分析,现就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8.
骨肉瘤的远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发生血行转移早。骨肉瘤转移的确切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转移的部位可能与器官特异性受体有关。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包括:①肺转移;②骨转移;③软组织转移;④脑转移;⑤内脏器官转移;⑥淋巴系统转移;⑦跳跃转移。在应用辅助化疗前,肺是转移的主要靶器官,90%的  相似文献   
99.
骨的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化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诊断绝大部分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本文就其近期诊治进展等方面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骨肉瘤细胞PCNA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单克隆抗体测定42例骨肉瘤化疗前后石蜡包埋切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发现免疫反应阳性颗粒集中在细胞核仁区。PCNA标记指数分布为21.1%~68.5%(平均42%),以均数42%分为高PCNA指数组(LI≥42%;n=25)和低PCNA指数组(LI<42%;n=17),发现高指数组肿瘤直径大于低指数组,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及肺转移,两组统计无差异,但3年生存率,高指数组明显低于低指数组。化疗前后PCNA指数以增殖细胞坏死率表达可以评价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