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6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背景: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治疗作用是否具有生理基础或者只是心理作用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穴位刺激方式为手针和电针,很少有关于磁刺激穴位引起脑电活动的文献发表。 目的:利用诱发电位来研究磁刺激合谷穴对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影响,探讨磁刺激穴位镇痛机制。 方法:18名被试(男13名,女5名)自愿参加实验,选取右侧合谷穴作为靶点目标,距离合谷穴约3 cm处的非穴位点作为对照点。磁刺激频率为1Hz,刺激强度为1.76T,实验分别采集磁刺激前、中、后的脑电信号。 结果与结论:磁刺激穴位140~170 ms后,在F3,F1,FZ,F2,F4,FC3,FC1,FCZ,FC2,FC4 等电极处记录到诱发电位晚成分P150。对该成分进行偶极子源定位分析发现P150定位于前扣带回后部,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前扣带回不仅参与痛觉认知,还参与痛觉的调制。结果揭示了磁刺激穴位可能的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国内对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辅助型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相对较少,医工跨学科的结合有待加强,国内的康复器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智能化、人机工程化的康复机器人的需求。 目的:针对国内康复专家少而患者较多这一问题,将遥操作机器人技术与康复医疗器械相结合,以期研制一种基于力反馈的组合式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 方法: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安全性,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加上直流电机的模式,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机械臂,将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肢体残障者的康复训练,使患者可以根据康复治疗师的远程设定进行康复锻炼,并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把枯燥的康复训练变成轻松有趣的游戏。 结果及结论:该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上肢有运动障碍的患者,通过对机械臂的拆卸和组合,可给患者提供康复需要的不同训练模式和治疗方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使患者根据康复医师的远程设定进行康复训练;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技术显著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背景:目前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策略也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改善再生的微环境两大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一些治疗手段能更好地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生长。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脊髓横断组、椎板切除组。以T9为中心纵行切开大鼠皮肤,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脊髓并切除3mm,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自体肋间神经修剪成合适长度后交叉移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神经移植组用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用含有2.1 mg/L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椎板切除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90 d进行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术后70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椎板切除组均引出了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横断组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神经移植组3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3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脊髓横断组(P < 0.01),自体肋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优于神经移植组(P < 0.01)。椎板切除组大鼠麻醉清醒后运动恢复正常, 脊髓横断组在3个月的生存期内后肢持续伸展、旋转,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大鼠后肢功能术后3周开始明显恢复,并在整个观察期内逐渐恢复。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脊髓横断组明显提高(P < 0.01),并且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较神经移植组高(P < 0.01)。提示单纯周围神经移植能部分恢复脊髓功能,联合生长因子则能更好地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五脏俞合传统肢体穴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肢体穴位,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程度评分、血浆NPY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肢体功能、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在降低血浆NPY含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脏俞针刺治疗能增强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综合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血浆中NPY含量,为中风偏瘫的针灸临床治疗选穴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艾灸及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观察,艾灸组以艾炷灸五脏背俞穴治疗,针刺组以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组间整体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案在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方面疗效相同。单个症状改善上各具优势。结论:本课题研究采用艾灸及针刺五脏俞治疗CFS取得显著疗效,两者疗效相同,但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6.
背景: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治疗作用是否具有生理基础或者只是心理作用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穴位刺激方式为手针和电针,很少有关于磁刺激穴位引起脑电活动的文献发表。 目的:利用诱发电位来研究磁刺激合谷穴对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影响,探讨磁刺激穴位镇痛机制。 方法:18名被试(男13名,女5名)自愿参加实验,选取右侧合谷穴作为靶点目标,距离合谷穴约3 cm处的非穴位点作为对照点。磁刺激频率为1Hz,刺激强度为1.76T,实验分别采集磁刺激前、中、后的脑电信号。 结果与结论:磁刺激穴位140~170 ms后,在F3,F1,FZ,F2,F4,FC3,FC1,FCZ,FC2,FC4 等电极处记录到诱发电位晚成分P150。对该成分进行偶极子源定位分析发现P150定位于前扣带回后部,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前扣带回不仅参与痛觉认知,还参与痛觉的调制。结果揭示了磁刺激穴位可能的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07.
背景:目前在线脑机接口系统绝大多数采用同步式设计,无法区分“工作”状态与“空闲”状态。 目的:设计一种能够自由在“工作”与“空闲”状态间切换,方便灵活的脑机接口系统。 方法:设计了综合睁眼产生的alpha波阻断现象,以及进行运动想象时产生事件相关同步及去同步现象这些生理特征的在线脑机接口系统。通过检测使用者枕部脑电信号alpha波状况,来切换“空闲”与“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想象不同的肢体运动,分析运动皮质脑电信号的频率特征,来实现对外界的信息传输。 结果与结论:实验证明,经过训练的使用者在该在线脑机接口平台上可以自如的在不同状态间进行切换,并且能以很高的分类正确率发出控制命令。采用此方法进行设计,脑机接口系统的实用性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08.
杨硕  王娟  万幸  贺恒  李斌  刘磊 《眼科新进展》2014,(12):1118-11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小鼠角膜形态损害的特点,为后期进行的糖尿病角膜病变保护因子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STZ诱导的糖尿病C57BL/J小鼠,分别于糖尿病成功造模后3个月、6个月时,选取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糖尿病成功造模后3个月、6个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角膜水肿、基质增厚,角膜溃疡区上皮缺损,溃疡区基质增厚、角膜水肿明显高于非溃疡区。结论 糖尿病小鼠造模后3个月即可发生角膜基质病变,6个月时角膜基质改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9.
杨硕  郭红卫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72-1474
分析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探讨引起小学生血压升高发病的代谢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6所非寄宿制的公立小学,在选中的小学中,用抽签随机法从二~五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840名学生,以其中血压偏高学生为病例组(56人),以同学校、同性别、身高相差5 cm以内、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为条件在血压正常的学生中按1∶4匹配对照组(224人).对2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18.17±3.89) kg/m2,(60.09±4.12) cm,(1.04±0.56) mmol/L,(4.66±0.59) mmol/L]高于对照组[(17.26±2.75)kg/m2,(56.19±2.46)cm,(0.79±0.22) mmol/L,(4.47±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6.71,2.97,4.3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腰围、TG、FG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呈正相关(OR=2.836,P<0.05);腹部肥胖、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均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R值分别为4.357,3.049,6.00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发生与肥胖呈正相关,代谢异常与小学生高血压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正《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唐·孙思邈:"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脾爽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