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通过分析结肠癌原发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纹理特征参数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单个淋巴结CT纹理特征与其是否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纹理分析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拟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63例...  相似文献   
82.
多发肺转移结节125I粒子植入技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常因胸部结构复杂,而被视为禁区。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多发肺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30例患者的115个肺转移灶,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据多发肺转移瘤的不同位置,肺门部、周围性、胸廓骨骼遮挡肺小结节病变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并行疗效评价。结果一次穿刺成功为84.3%(97/115),粒子分布均匀。术后一周复查补种成功为15.7%(18/115)。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CT复查115个病灶中结节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0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个,无变化(Nochange,NC)8个,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个,总有效率为86.9%。1年局部控制率为93.9%(108/115)。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多发肺转移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刘李  杨烈  李俊川  陈廷昊 《安徽医药》2022,26(5):1000-1003
目的 探讨联合多项血液及尿液指标的预测模型在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AP)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老年急腹症病人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为AP组,80例非急性胰腺炎病人为非AP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指标,建...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检测基质溶解因子(matrilysin,MMP-7)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直肠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直肠癌与自身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MMP-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MP-7在肿瘤组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01),表达比值大于1的67例(67%),mRNA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MMP-7在直肠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1.94±0.21) 高于正常组(1.15±0.20, P=0.002).蛋白表达与年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MMP-7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在直肠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保肛术的适应症、术式选择、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单中心611例直肠癌TME前切除术,分析手术及近期随访资料。结果204例行高位吻合术,104例行低位吻合术,129例行超低位吻合术,余174例行结肠肛管吻合术。手术平均耗时117.8min,失血28.5ml。术中直肠损伤穿孔9例(1.5%),术后吻合口瘘27例(4.4%);患者术后平均2.8d始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日8.4d(5~15d)。术后排尿障碍32例(5.2%),214例(91.8%)低位/超低位吻合病例术后控便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TME手术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同开腹术式,腹膜后盆筋膜脏层与壁层解剖入路的准确定位及其间隙的锐性解剖技术是难点,是防止术中重要组织结构及邻近脏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和内科治疗组42例,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另一组采用内科治疗。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血流量(S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流速(SVV)。结果 治疗前,两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手术组PVD、PVF、PVV、SVD、SVF、SVV分别为(1.3±0.3) cm、(786.2±85.1) ml、(49.6±6.7) cm/s、(1.3±0.2) cm、(310.1±49.3) ml和(26.5±8.2) cm,与内科治疗组的(1.6±0.4) cm、(848.1±94.6) ml、(40.1±6.5) cm/s、(1.4±0.3) cm、(377.2±55.2) ml和(19.8±7.2) c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7±3.2)×109/L,血小板计数为(252.1±69.3)×109/L,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的(3.1±1.9)×109/L和(47.2±7.4)×109/L(P<0.05);手术组肝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细胞和和肝功能指标,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PPARδ基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短发夹结构RNA(short-hair-pinRNA,shRNA)的质粒载体,采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载体转染入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分析PPARδ基因沉默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实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HCT-116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MTT试验显示,转染后24~96h,干扰组细胞在各时点的光吸收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后48h,干扰组的G1期细胞分布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6.8%VS38.6%,P=0.037),各组在S期与G2/M期的细胞分布比例(S期:G2/M期)无显著差异(P=0.782)。结论:PPARδ基因可增加G1期的大肠癌细胞分布,并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结论PPARα有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过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上、下游的信号通路仍不清楚。此外,PPARα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部分化疔药物的耐药机制,但其作用也不甚明了。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探究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阿司匹林抵抗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三组阿司匹林大剂量组(300mg/d,qd)27例、血府逐瘀胶囊组(6粒/次,bid)30例、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bid)加阿司匹林常规剂量组(100mg/d,qd)30例,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TXB_2/6-Keto-PGF_(1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治疗前后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B2、TXB_2/6-Keto-PGF_(1α)、Hs-CRP比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常规剂量加血府逐瘀胶囊组在升高6-酮-前列腺素F1α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阿司匹林常规剂量加血府逐瘀胶囊组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TXB_2、Hs-CRP上优于阿司匹林大剂量组(P0.05),而血清6-Keto-PGF_(1α)及TXB_2/6-Keto-PGF_(1α)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胶囊组及阿司匹林常规剂量加血府逐瘀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大剂量组。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XB_2、TXB_2/6-Keto-PGF_(1α)、Hs-CRP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某市男性外勤交通警察的健康状况,确定该特殊群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调查方法,选择该市连续5年参加体检的1 390名男性交通警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5年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该市男性外勤交通警察的疾病或异常指标的5年检出率分别为96.19%、97.99%、93.31%、96.76%及94.6%。影响该市男性外勤交通警察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高脂血症、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咽炎、脂肪肝、高血压、鼻炎、肾结石及肝胆结石等;其中高脂血症、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咽炎、脂肪肝排在前五位。 结论 该市男性外勤交通警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标的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交通警察整体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