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医药卫生   293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02年7月我赴日本名古屋第二红十字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交流学习,在该院消化科病房跟班考察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其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给我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92.
瘙痒分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瘙痒是一种能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是许多系统性疾病和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由于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和特异敏感的研究方法.人们对瘙痒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通过仪器测量瘙痒的强度.应用红外线摄像观察睡眠时瘙痒的情况.以及中枢成像记录神经系统对瘙痒发生时的反应信号等技术.对瘙痒的发生机制、分型有了较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山茶籽醇提取液对去卵巢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山茶籽醇提取液防治雌激素缺乏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月龄健康雌性大鼠分成对照组、AD模型组、山茶籽治疗组和雌二醇治疗组。各实验组第4、8、12周分别取大鼠,称重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再麻醉大鼠取左心血5 ml,处死取大脑。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的大脑组织片用显微镜观察;右侧大脑用低温匀浆提取液进行Aβ分析。结果:AD模型组经水迷宫实验证明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组织海马CA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Aβ沉积明显增加,A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脑组织Aβ_(1-40)电泳带光密度值明显增加,山茶籽治疗组和雌二醇(E2)治疗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Aβ沉积和A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脑组织Aβ_(1-40)电泳带光密度值明显变小。结论:山茶籽醇提取液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以减少AD模型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沉积,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对去卵巢AD模型大鼠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技术应用于输卵管阻塞不孕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宫腔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输卵管通畅42例,治愈率为93.3%;对照组通畅37例,治愈率为82.2%;研究组的治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研究组1年受孕29例,妊娠成功率为64.4%;对照组23例,妊娠成功率为51.1%;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妇科腔镜技术应用于输卵管阻塞不孕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王庆庆  彭伟  齐向华  吴宏赟  杨洁 《光明中医》2016,(15):2293-2297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时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常见。据报道,在所有卒中患者中,PSD的发病率为22%~60%~([1])。近年来,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疗效也逐渐得到显现。因此,总结我们取得的重要成绩,对今后发现不足以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前辈做出的努力简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相关性,为妊娠晚期甲减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检的妊娠妇女1715例。比较妊娠早、晚期不同维生素D水平孕妇甲减患病率。分析妊娠期维生素D水平与甲减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早、晚期维生素D缺乏组孕妇甲减患病率均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早期维生素D不足孕妇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组孕妇甲减患病率均高于妊娠晚期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晚期BMI为妊娠晚期甲减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28,95%CI:1.008~1.048,P<0.05);妊娠早期血清25(OH)D水平为妊娠晚期甲减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49,95%CI:0.935~0.964,P<0.05)。结论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妊娠期甲减患病率。妊娠早期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减少妊娠晚期甲减患病率。  相似文献   
997.
Cariostat与龋蚀现状及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Cariostat法研究龋齿现状和龋齿的进展速度。方法 对418名中学生从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连续两年进行龋蚀状况的追踪检查,并在初中三年级时测定龋蚀活跃度。结果 龋蚀活跃度与各年龋均均有高度相关性;龋蚀活跃度各级下之惠龋率有极显著差异;龋蚀活跃度与两年龋均增加值亦有高度正相关性,与一年龋均增加值有正相关性。结论 应用Cariostat法能可靠显示龋蚀现状及预测龋蚀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测定肿瘤细胞内nm23-H,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高温治癌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高温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理。方法:将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分为37℃对照组和43℃实验组,43℃组又分为10、20、30和40min共4个时间亚组。经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处理后,通过MTT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等方法对细胞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加热后舌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nm23-H_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3℃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细胞中nm23-H_1表达量增加,并且在加热30min时达到最高.而在加热40min时有所下降.此变化不随加热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高温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3℃加热30min可能是临床治疗的理想位点。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估急性胰腺炎(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124例AP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38例)、MSAP组(46例)、SAP组(40例),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110例)、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诊断SAP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P病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AT-Ⅲ水平降低,而MCTSI评分增加(P < 0.01);死亡组病人血清AT-Ⅲ水平低于存活组,而MCTSI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评估AP严重程度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AT-Ⅲ联合MCTSI在评估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