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0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儿童扁桃体切除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80例扁桃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迟发性出血、疼痛评分、术后伪膜脱落程度。结果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彻底切除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视野清晰,手术时间为(10.4±4.3)min,术中出血量为(10.1±4.2)mL,术后无出血;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视野欠清楚,手术时间为(1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21.3±5.7)mL,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温等离子组疼痛评分3.0~5.5分较对照组4.5~8.0分低(P<0.01),伪膜脱落的时间迟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术切除小儿扁桃体术中出血少、止血牢固、可控性强、易于操作、损伤轻、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疗效可靠,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AL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NCV及其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及肢体肌EMG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呈广泛神经原性损害,胸锁乳突肌EMG异常率为90%,胸椎旁肌EMG异常率为88%,两者异常率均低于上、下肢肌EMG的异常率(100%,98%),而胸椎旁肌自发电位异常率又高于胸锁乳突肌。结论:早期EMG及NCV检查有助于ALS的早期确诊,行胸锁乳突肌及胸椎脊旁肌EMG检测对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LCE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在1 103例银屑病患者和1 104例正常对照中,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LCE1B基因中的rs1202319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Plink 1.03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mbined=0.001).结论 LCE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IL-12B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 1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 132例止常对照的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x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基因型=1.30×10-5,P等位基因=4.2×10-6).少儿发病患者和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和家族史阴性患者,慢性斑块型患者和急性点滴型患者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结果显示IL-12B(rs321309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与汉族人群成人身高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 289例汉族人全基因组分型数据,发现位于COL11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标签SNPsrs6692914和rs11164719与身高显著相关(P分别为6.0×10-4和8.1×10-4).对两个SNPs在另一独立人群1 073例样本进行验证,Plink软件计算累加模式下线性回归P值及等位基因对身高的贡献效应值.结果 COL11A1基因rs6692914和rs11164719与汉族人群身高相关,其线性回归Pcombined值分别为1.8×10-3和1.9×10-3.rs6692914等位基因A对总体样本身高的贡献值为0.54 cm.结论 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可能与汉族人群身高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单独采用NB—UVB照射或联合口服阿维A治疗银屑病256例,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性别、皮肤类型、临床亚型及分期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有效,联合口服阿维A后疗效可显著提高,缩短疗程,疗效相关因素分析表明,进行期优于静止期(P〈0.05),点滴型优于斑块型(P〈0.05),Ⅲ型皮肤优于Ⅳ型皮肤(P〈0.05),但男性略优于女性(P〉0.05)。结论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结合口服阿维A能显著增加疗效,其疗效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亚型、分期及患者皮肤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疱疹液中分离得到的水痘-带状疱疹(VZV)株进行基闪型研究,并区分感染是南野牛株还是由Oka疫苗株引起的.方法 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水疱液中分离VZV,然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病毒株的ORF38、54、62和R5可变区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分离的19株VZV中,存在PstⅠ+ Bgl Ⅰ+ R5A和Pst Ⅰ+ Bgl Ⅰ+RSB两种基因型,其中Pst Ⅰ+ Bgl Ⅰ+ R5A占52.7%,Pst Ⅰ+ Bgl Ⅰ+R5B占47.3%,没有发现与Oka疫苗株相同的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中所分离的VZV毒株均系野生株,它们的基因型与欧洲、美国、日本的VZV分离株均不相同.利用病毒基因组中ORF38和ORF62区域的单一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婴幼儿抚养人喂养行为及对喂养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江汉区2个社区,将常住的0~18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对抚养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共调查婴幼儿477例;抚养人的24项喂养行为中,有18项正确率低于60%,正确率最低的仅12.73%;有76.94%的抚养人近半年未参加过育儿讲座;遇到喂养问题时,抚养人主要寻求医生(65.41%)和亲戚朋友(53.67%)的帮助;63.10%的抚养人需要儿童合理营养知识。抚养人较喜欢的三种健康教育形式为:书报杂志(43.40%),面对面咨询指导(42.56%)及网站(31.24%)。结论:婴幼儿抚养人喂养行为有待改善,喂养知识需求高;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科学合理地养育婴幼儿。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KFs,应用不同浓度(1.25~20 pmol.L-1)TGF-β1刺激KFs 3 h或TGF-β1(10 pmol.L-1)刺激KFs不同时间(0.5~6 h),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计算各组PA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能明显诱导KFs中PAI-1 mRNA的表达,10、20pmol.L-1浓度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4.19及4.44倍(P<0.01);TGF-β1(10 pmol.L-1)的1、2 h时间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2.29及2.41倍(P<0.05),3、6 h时间组分别增至4.19及5.83倍(P<0.01)。提示,TGF-β1诱导KFs中PAI-1mRNA表达的最适浓度为10 pmol.L-1、最适时间为3 h。结论利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诱导KFs中PAI-1 mRNA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疙瘩中TGF-β1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治疗瘢痕疙瘩的新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全部在局麻下进行,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单纯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20~140Gy,既往曾行放射治疗为100~120Gy。粒子活度为0.5~0.7mCi,间距为1.0~1.5cm,共植入粒子20~7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4例,有效率为88%(28/32)。疼痛缓解率为86%(18/21),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8d。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1%。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和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