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69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对脑干病变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缩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干病变所致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导管扩张术等)和假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球囊内未注水),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上咽部压力峰值和下咽部压力峰值、功能性经口进食评级(FOIS)和FEES残留分级。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咽部压力峰值、下咽部压力峰值、FOIS和FEES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干预组的上咽部压力峰值[(76.56±15.61)mmHg]、FOIS和FEES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上咽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某院使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和评价,并对其出院后复诊情况进行追踪,以更好地发挥华法林的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某院2018年7月-12月使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结合指南、共识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调取509份病例,华法林的使用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呼吸内科。华法林应用临床诊断主要为肺栓塞、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静脉血栓等;住院患者华法林用量范围为0.625~9 mg,平均日剂量(2.99±1.11)mg;全院服用华法林后INR总体测定率为79%,将INR值以"<2.0"、"2.0~3.0"、">3.0"分布进行统计,INR2.0~3.0占比为33.17%,最高的为呼吸内科。26例(5.11%)患者住院期间INR达到4.5~10.0,38.46%使用维生素K进行拮抗;2例(0.39%)患者INR大于10,全部使用维生素K进行拮抗。在院期间合用其他抗凝药中,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最高的为骨外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普通肝素使用率最高的为呼吸内科;阿加曲班使用率最高的为神经内科;利伐沙班使用率最高的为心血管内科,根据相关指南共识分析用药基本合理。患者出院后一周内及总复诊率最高的均为呼吸内科。复诊后INR分布在2.0~3.0占比最高的也为呼吸内科,与呼吸科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相关。结论:目前华法林临床应用仍不够规范,INR达标率偏低,出院后复诊率较低,抗凝药物转换过程中有不规范的问题,积极开展药师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杨光  杨晓迪  王刚  杨晨  谷贵山 《中国骨伤》2015,28(12):1099-1101
  相似文献   
24.
25.
杨晨  谢益晖  王贺  顾德周  王林 《中国药事》2019,33(8):944-948
目的:建立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测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在验证条件下,样品原液稀释至6.25 mg·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查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相似文献   
26.
中药工业能耗惊人,能耗的重头浓缩工段的蒸汽耗量约占全厂的60%左右,甚至更高。膜浓缩技术具有"能耗小、成本低"的重要优势,但因不同膜过程本身技术原理所造成的各自缺陷,而受到制约。引进国际先进的膜集成设计策略与方法,针对有望适用于中药物料浓缩需求的"反渗透与膜蒸馏集成"的技术关键——浓缩过程对中药物料流变性的劣化及其对膜传质作用的拮抗,以代表性中药复方为实验体系,借鉴流变学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通过工艺过程动态精密分析,建立"时间-物料流变学特征-膜传质过程"三维模型;融合多学科手段,探索中药物料流变学规律及其对膜浓缩过程的影响,阐述膜浓缩过程对中药物料的传质作用及机制,寻找临界渗透压(反渗透过程)与临界通量(膜蒸馏过程)2个关键工艺参数的平衡点,探索"反渗透"与"膜蒸馏"2种膜过程的优化组合方案。破解膜浓缩工艺中药行业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为其成套技术设备研制及工艺设计提供支撑,促进中药制药工程理论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7.
研究在医院特定环境条件下,典型无线网络设备与医疗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并根据结果对医院无线网络的部署及医疗设备的使用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为未来医院进一步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南京市肺结核病例数据信息,采用 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南京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2005—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51 624例,报告发病率由71.86/10万降至26.08/10万,年均下降6.47%(AAPC=-6.47,95%CI:-9.84 ~-2.97,P < 0.001)。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所占比例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 8.72%(AAPC=-8.72,95%CI:-14.71~-2.32,P=0.008)和 3.37%(AAPC=-3.37,95%CI:-4.60~-2.12,P < 0.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6.37, 95%CI:-15.21~3.41,P=0.194),占比则以 2016 年为转折点先降后升。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AAPC=-6.80,95%CI:-10.13~-3.35,P < 0.001;AAPC=-6.88,95%CI:-8.54~-5.18,P < 0.001),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68),但女性占比呈上升趋势(AAPC=0.99,95%CI:0.31~1.67,P=0.008),而男性占比则逐年下降(AAPC=-0.42,95% CI:-0.73~-0.10,P=0.013)。≥30岁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0~<15和1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15~<30岁年龄组患者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6,95%CI:0.28~3.07,P= 0.019),其余各年龄组患者占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8.42,95%CI:-15.60~-0.62,P= 0.035;AAPC=-5.37,95%CI:-9.13~-1.46,P < 0.008),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中心城区患者占比自2009年之后呈下降趋势(P < 0.001),而非中心城区则呈上升趋势(P < 0.001)。结论: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病原学阳性比例逐年升高,15~<30岁年龄组人群是今后防控工作需重点关注的人群,女性和非中心城区患者占比有上升趋势,应给予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与神经胶质瘤恶性分化演变相关的脂质变化和复杂的脂质代谢网络。方法:选取具有不同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的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A172、U251和U87MG,进行总脂抽提,通过Shotgun脂质组学方法进行规模性、整体性的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对3个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进行大规模脂质定性分析,共鉴定到1 541个脂质分子,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甘油脂和鞘脂三大类。与无成瘤能力的A172细胞系相比,甘油磷脂PC和PA的表达在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和U87MG中呈现显著上调的趋势;含d18∶1的鞘脂(d18∶1 SP)则随着胶质瘤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的增加表达呈显著降低(P0.05)。通过定量脂质组学研究,筛选得到121个具有统计学差异变化的脂质分子;并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揭示差异脂质组成能将具有成瘤和转移能力的细胞系U251和U87MG与无成瘤能力的细胞系A172系区分开来。结论:在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不同的胶质瘤细胞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脂质组成差异,差异表达的脂质可能与神经胶质瘤转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