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摘要】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单节段ACDR和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ACDR组(n=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58岁(44.0±7.5岁);采用Discover假体,C4/5 2例,C5/6 17例,C6/7 2例。ACDF组(n=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3~63岁(48.2±8.5岁);C3/4 1例,C4/5 3例, C5/6 18例,C6/7 3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5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和评估ACDR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时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DR组随访时间138.9±12.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136.9±10.8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上肢痛VAS评分、颈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术后3个月、1年、2年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末次随访时13例(61.9%)手术节段发生HO,其中McAfee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3例。ACDR组17个(40.5%)邻近节段发生退变,ACDF组34个(68.0%)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无二次手术患者,ACDF组2例因ASD导致二次手术。两组二次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0 vs 8%,P<0.05)。结论:与ACDF术式相比,单节段ACDR治疗颈椎病能够获得一致的、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在减少ASD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然而,随时间延长ACDR手术节段HO发生率较高,造成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01/2017-10来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 138名2 276眼,记录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

结果:纳入的1 138名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0.67±2.66D,平均角膜曲率为43.37±1.72D,平均眼轴长度为23.65±1.41mm。其中,平均角膜曲率男生为42.98±1.86D,女生为43.81±1.42D; 平均眼轴长度男生为23.94±1.36mm,女生为23.32±1.40mm; 平均角膜中心厚度男生为541.83±33.73μm,女生为536.10±31.49μm; 平均角膜散光男生为1.53±0.99D,女生为1.65±1.02D,男女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眼轴长度、角膜中心厚度均低于其余年龄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心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轴率比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

结论: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是影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随着儿童眼轴长度增长,角膜曲率也发生一定变化,轴率比可以评测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53.
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生理心理方面具有独特性。学龄前期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动作能力,活动范围扩大,正是儿童认知、心理、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此期儿童如患病住院,不仅要经历病痛的体验,还要与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环境和各种侵入性操作,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相似文献   
54.
鲍军  季花  李盼  姜卉  蒋钰 《现代养生》2023,(9):713-716
鉴于当前优势医疗资源稀缺,在现有资源无法快速增加的条件下,公立医院应打破传统,着眼效率医疗,变革医院固有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服务更多患者。本文在分析预住院诊疗模式的内涵以及对各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基础上,以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为例,提出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思路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患者“住院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提升公立医院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价值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左右侧、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FA、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处理得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65±0.05)、(1.04±0.12)×10-3mm2/s和(0.63±0.04)、(1.09±0.13)×10-3mm2/s。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55±0.06)、1.26±0.19)×10-3mm2/s和(0.50±0.07)、(1.36±0.18)×10-3...  相似文献   
56.
李盼 《江西医药》2021,56(9):1505-1507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两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提高(P<0.05),血液淀粉酶(S-Amy)、尿液淀粉酶(U-Am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ALB水平明显更高(P<0.05),S-Amy、U-Amy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7.
瘫痪指的是神经系统的外伤或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以损害部位为准分为:偏瘫、交叉瘫、高位截瘫、下肢瘫痪、单瘫、周围神经损害所致之瘫痪[1]。该类患者发病快速,病后致残率高,肢体功能恢复很慢,以致患者毫无思想准备,难以适应这沉重的打击,构成严重的挫折心理,不积极配合治疗及后期康复,甚至有轻生念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瘫痪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结构式心理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将应对技巧、应激处理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护理模式[2]。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02例瘫痪患者实施了结构式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融合与否对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利用PubMed、Cochrane、CNKI、万方医学等数据库计算机检索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所发表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文章。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整理,根据Cachrane handbook 5.1.0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术后相比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数,并发采用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单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相比,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恢复脊柱力线,提高脊柱稳定程度,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缓解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相对发生较少,临床医师在遇到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时应以恢复生命体征为首,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治疗方式,最终的脊柱稳定取决于坚固的固定与融合,因此推荐使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融合技术治疗该疾病。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评价指标较主观、随访时间短、存在临床异质性等原因,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