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症状加权积分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辨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对每一患者进行辨证。结果3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为单一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及心脾两虚)者156例,其他证型者184例;其中,辨证为肾阴虚证49例、肾阳虚证20例、肾阴阳两虚证105例、心肾不交证49例、肝郁证25例、心脾两虚证47例(包括单一证、复合证)。结论该研究将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的量化分级、权重、主症与次症结合,计算出各证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厥心痛古今文献述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心绞痛是当代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古籍中相关的疾病记载相当丰富,其中厥心痛以及肾、胃、脾、肝、肺心痛等子概念古代记载不在少数,但是涵义不同,适用范围各异,临床使用较少。现代医家对这些病名及其症状做出了规范,在临床中较为广泛地使用,并开展了一些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及《西溪书屋夜话录》等著作中关于木土同病论治的理论、医案的分析,总结了王旭高木土同病论治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柳骥  肖红艳  张戬  丁杰  严季澜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81-1283
《淑景堂药性赋》是清·李文锦仿照金·李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总赋》体例撰写的一部本草歌赋.比对两书内容、统计所载药物,发现二书内容上没有太多继承性.《淑景堂药性赋》中48%的药物均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不同,且所载寒性药物比例最高,以实用性作为增减药物的标准.作者对药物的增减、药性的调整显示了其个人用药习惯及地域、时代的影响,推测其为清代温病学派发展过程中一位擅用寒凉药物的地方医家.  相似文献   
15.
《女科证治准绳》共五卷,又名《女科准绳》,是明朝王肯堂所撰的妇科专著.本书主要以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蓝本,广泛收集各家学说,对明以前妇科学成就进行了整理,成为代表明代妇产科水平的专著.全书分治法总论、调经门、杂证门、胎前门及产后门5大类,每类分列若干病证,对病因、辨证及治疗论述颇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阳气的传统,历代医家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上都十分重视胸痹心痛发病过程中阳气的作用,五脏阳虚均可致胸痹心痛;由于阳虚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治疗心绞痛,必须重视扶阳,根据临床症状可采取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宣阳解郁等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17.
痛经这一妇科常见病,最早作为月经不调的伴随症状,到清代最终独立成为一种疾病;病因从最初的风寒外邪,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多种内外因,病机主要是气血壅滞不通和气血亏虚不荣;治疗方面从汉唐时期就形成了辨证治疗与通治方治疗两种思路,宋金元时期通治方有较大的发展,而明清时期辨证治疗则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关于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所列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目前中药专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多涉及15种证候类型,并发现甘草、白及、白芍、延胡索、白术、乌贼骨、黄连、党参、黄芪、蒲公英等十味中药在专方治疗消化性溃疡上使用频繁.目前消化性溃疡偏重脾胃虚弱证及止痛抗酸对症治疗,当前总体治疗思路是疏肝健脾、清胃制酸、解毒敛“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