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最近,陕西省中医研究所文献医史研究室校勘、整理、重印了一批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这部《伤寒杂病论》,据云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家藏的该著第十二稿.已故全国著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室主任、长安黄竹斋先生于一九三九年筹资刻版.该书共十六卷,其内容比宋本、康平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文辞简洁流畅,叙述别具一格,且对诸通行本多所订正.陕西中医研究所所长、名老中医、研究员米伯让特为这次重印本作序.又据黄竹斋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会通》、《针灸经穴图考》增补“左修之先生像传”、“祝告医圣文”和  相似文献   
72.
鞣质为多元酚类化合物,多年来一直是作为杂质而除去的。近年,尤其是70年代末以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更新,鞣质的结构和药理活性逐步为人们所了解,但由于鞣质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约500~3000),结构中羟基多,给分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普通分离方法不易得到纯化合物。我国有许多中药及天然药的活性成分为鞣质,为了进一步阐明药效机理,有必要对鞣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就有关文献报道、国外学者讲学交流及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鞣质的分离提取,波谱规律、化学反应及药理活性等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3.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40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手术清除血肿的远期疗效与术前患者意识状况、血肿CT分型以及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75.
李延辉  李景荣 《临床荟萃》1998,13(8):351-353
近年来,对于早发梗塞后心绞痛(Early post-infarction angina,EPIA)的临床、病理生理及预后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我院自1988年1月~1995年12月8年来连续收治的116例早发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两年共收治胸外伤240例,其中并发呼吸衰竭者ZI例,占9%。现将外伤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对例中男历例,女5例;年龄6-80岁,合并伤有:胸外伤7例.挤压伤四例,创伤性休克6例,四肢伤4例,截瘫1例;有反常呼吸着8例,血胸和气胸15例;神志不清及昏迷史6例。本组病人均为1型呼吸衰竭,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14%,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脑水肿、挤压综合征。2护理体会本组病人呼吸衰竭发生时间:18倒入院时已…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随着PTCA、血栓溶解等技术的建立和运用,组织和器官的血供得到重新灌注,但随之而来的再灌注损伤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缺血_再灌注(IschaemiaReperfusion,I/R)是一个多因素病理过程,近20年的研究发现,除自由基产生、钙超负荷等因素引起I/R损伤外,粘附分子及其所介导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PMN)粘附、聚集、渗出在I/R损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 参与心肌I/R过程的粘附分子的分类及特性yh粘附分子是多细胞生物的重要功能分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粘附,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78.
34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制定专用调查表,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脓毒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收治34例资料完整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男女比例为4.7:1,76.5%的患者并存慢性肝病,多发病于4-11月.本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急起发热,肢端特征性血性大疱样皮损、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死亡率47.1%以上.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标准包括:患者4-11月急起发热,肢体特征性血性大疱样皮损、甚至大范围皮肤及肌肉坏死,迅速出现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有慢性肝病或长期嗜酒史以及近1~2周内有生食海鲜或接触带菌海水史等.尽早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结合早期外科手术切开减压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及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创伤弧菌感染脓毒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期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