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患者2018年7月18日下午被家人发现跌倒在地,呼之不应,伴大便失禁,无呕吐,无肢体抽搐,立刻送往当地医院。头颅CT示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并脑水肿,肺部CT示双肺感染,诊断为"脑梗死,肺部感染",予以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意识无明显好转。复查头颅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时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尿毒症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从SDS和SAS评分情况来看,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水平更低,从患者的满意程度来看,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时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3.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参与的细胞代谢途径,涉及错误蛋白降解和清除、有缺陷的细胞器周转和细胞重构。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脑组织存在明显自噬现象。因此如何积极控制自噬体数量、调节自噬过程,可能对治疗脑出血、保护受损神经元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脑出血中影响自噬发生的主要因素、自噬在脑出血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及针刺对脑出血中自噬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针刺治疗脑出血的前景进行展望,为临床脑出血防治措施的突破性进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针灸作用有别于西药"点-点""点-系统"的靶向作用,网络调节是针刺作用的最基本模式。外泌体(exo-some)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前期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外泌体释放且与针效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以exosome为切入点,以针刺足三里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研究平台,利用蛋白组学技术检测针刺血清exosome内含全蛋白成分,构建针刺蛋白网络图谱。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针刺大鼠血清exosome内含代谢物,构建针刺代谢网络图谱。整合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实验数据,结合当前针刺机制研究文献证据,利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绘制针刺网络调节图谱,应用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网络关键响应子,通过缺失/捕获技术调控exosome或关键响应子的表达,观察对针刺疗效的影响,可初步揭示针刺网络调节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高针刺疗效的新方法,探索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研究新模式。  相似文献   
45.
分析学校卫生专业人员论文发表情况与在职培训项目中教学模块的设置,为提高培训项目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原则,于2015年7月选取参加“2015沈阳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人员培训项目”中在沈阳市市内5个行政区域的学员为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调查对象发表的学校卫生相关领域论文,确认文献主题及可能的文献需求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73名学员中,共有13名学员发表过33篇学术论文,有10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有13篇论文为与高校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学术论文按照研究对象可划分为研究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情况、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卫生管理层面3类,分别为29,1,3篇.结论 从在职培训学员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筛选符合实际需要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资源,有助于在职培训项目与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求间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行PCI术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4例ISR患者设为ISR组,72例无ISR患者设为非ISR组。采集所有患者首次入院时5 ml空腹外周静脉血,取上清液,检测RDW、Lp-PLA2水平和血脂指标。对比两组患者RDW、Lp-PLA2与血脂水平差异,分析RDW、Lp-PLA2水平与PCI术后ISR发生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Lp-PLA2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价值。结果:ISR组RDW、Lp-PLA2检测值均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检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Lp-PLA2是PCI术后ISR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RDW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2月26至31日对北京市16个区所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18岁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定额抽样法进行抽样, 并开展调查。采用统一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或抗原检测情况等。根据疫苗接种针次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 即未接种组、接种1针组、接种2针组、接种3针组和接种4针组, 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7 d为结局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疫苗接种针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或抗原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0 506例, 年龄(43.3±13.7)岁, 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持续时间为7(6, 9)d, 阳性持续时间>7 d的发生率随着疫苗接种针次增加而降低, 未接种疫苗及接种1、2、3、4针感染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9.4%(276/465)及51.5%(67/130)、50.6%(355/701)、46.1%(3 4...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全身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6例行全身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综合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尿嘧啶(5-Fu)1000—150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40%超液态碘化油5—20ml。经TACE1—2次治疗后,应用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旋转聚焦全身放射治疗系统放疗,40%-60%等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3—6Gy,3—5次/wk,照射总量30—50Gy。16例单行全身伽玛刀治疗(观察组)。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CR+PR)75.0%(12/16),观察组为56.3%(9/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综合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2%和41.6%,观察组为58.6%和27.3%,1年、2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到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并能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进行全身麻醉,A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痔套扎器(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肛肠科Ⅰ~Ⅲ期内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对照组采用内痔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排便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并比较术后半年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效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及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疗效确切,具疼痛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