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23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酶P4501B1( CYP1B1)抑制剂2,3',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TMS)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Ishikawa细胞中的CYP1B1蛋白.采用MTT法检测10、20、40、80 μmol/L TMS培养24、48、72 h后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率,并于培养48 h时用倒置显微镜对Ishikawa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20、40、80 μmol/L TMS培养48 h后的Ishikawa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以及细胞中的Bcl-2、Bax及Survivin.结果 CYP1B1蛋白在Ishikawa细胞中为阳性表达.TMS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P均<0.05).用不同TMS培养48 h后镜下观察可见部分Ishikawa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并出现细胞核浓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特征性形态学改变.TMS可剂量依赖性促进Ishikawa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降低,G2/M期比例增高(P均<0.05),同时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Surivin的表达(P均<0.05),升高Bax的表达(P均<0.05).结论 TMS能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Survivin,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以滋水涵木法为指导的中药组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口服自拟中药方剂,对照组40例口服六味地黄丸加逍遥丸,治疗30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表现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涵木法指导下的中药组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3.
74.
皮肤干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8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与皮肤干细胞定位相关的文献,44篇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毛囊bulge区细胞具有高度增殖潜能,为标记滞留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表达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表达干细胞标志,为目前公认的表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鞘包含具有可塑性的干细胞,认为是真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乳头内含有具一定增殖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与真皮鞘相互作用,能够诱导毛囊形成,目前观点认为,真皮乳头内前体细胞移行自真皮鞘干细胞,为其活化的子代细胞。毛囊间皮肤与无毛区皮肤是否存在皮肤干细胞尚存争论,部分实验表明,毛囊间表皮基底层亦有表皮干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5.
随着先天性、难治性及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加,通过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来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的再生医学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而干细胞因其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而成为再生医学中的热门研究领域。其中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s)能被诱导分化为个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1],为根治很多疑难杂症带来了希望,但随之而来的伦理学问题使其一直颇具争议。值得庆幸的是,近年多项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除了具有向自身组织分化的潜能外,还能向其他胚层多向分化[2.5]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合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24例,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给予对照组噻托溴铵吸入剂及其它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值、血气指标值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时的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及呼吸困难程度。 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INF-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的PaO2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的气流受限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COP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孩子们在随同家长走亲访友时总会品味到各种美味的坚果,当然也少不了吃上几颗大核桃。孩子们在品尝之余收集些核桃壳带到幼儿园开展创意活动,自然是新学期孩子们大展宏图的趣味性活动。孩子们在此创意活动中各抒己见,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创造出各种花草、动物等可爱造型,真可谓新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45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该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45例,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有效40例(有效率为88.89%),另外5例患者由于内科综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成功止血4例(8.89%),1例由于失血过多导致死亡(死亡率为2.22%)。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和最重要的方法,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运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评估结核病灶灌注参数值对肺结核化疗近期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将30例肺结核按形态学分为结核球、空洞型病灶和浸润型病灶三组。化疗前7 d内CT检查与化疗后3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标准评定疗效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7 d内及化疗后14 d行2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缓解组20例,非缓解组10例;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结核的治疗前PF、BF值高于未缓解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t=7.61;P<0.001),缓解组中结核病灶灌注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灌注值有所下降,未缓解组中治疗前后结核病灶灌注值升高,BF值治疗前14.06&#177;4.09,治疗后升至36.68&#177;4.41,其差异显著。PF值虽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20排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结核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肺结核治疗后的灌注值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BF值升高提示结核病灶进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0.
李忠海  侯树勋  李利  虞舜志  侯铁胜 《中国骨伤》2014,27(12):1050-1055
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符合DCI植入指征的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岁.脊髓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病变节段:C3,4 1例,C4,56例,C5,66例,C6,74例,C3,4合并C5,6、C6,72例.19例患者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其中2例同时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mJOA)、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扣患者满意度(PSI)评价临床疗效.测量DCI植入节段的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DHI)以及相邻节段的ROM.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8个月.mJOA评分术前13.6±1.1,末次随访16.3±1.2,平均改善率为85.0%;NDI评分术前17.1±7.4,末次随访6.1±3.9;VAS评分术前6.6±1.4,末次随访1.4±0.8;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术前ROM (7.6±1.9)°,末次随访(7.8±2.1)°;C2-C7节段术前ROM (38.6±7.2)°,末次随访(39.9±6.4)°;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DHI术前(6.3±1.1)mm,末次随访(7.1±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未见异位骨化.MRI随访发现38个相邻节段中3个(8%)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早期随访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的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病发生,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