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其特点与优势。现申报用于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资料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结合在审评相关中药制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中药制剂申报用于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药效学试验中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2.
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体自然衰老过程,骨质疏松的发生几乎无人能够幸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机体自然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体现,包括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骨质疏松症).中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关系密切.肾中精气盛衰决定了机体自然衰老过程的快慢.根据中医学肾中精气宜充不宜亏,以及"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3.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或终末阶段。根据其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心气亏虚、血瘀经脉、水湿停聚 ,终成气虚血瘀水停的气、血、水同病之证。临床上治疗大多依此病机立法而从气血水同病方面进行论治。本方拟就近年来从气虚血瘀水停论治心衰的现状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气亏虚 ,因虚致实 ,瘀水停聚而成本虚标实之证。韩氏 [1]认为 ,心衰的病理变化可概括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及水液停留的气、血、水病变 ,以心气虚为…  相似文献   
44.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国内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研究尚不是十分深入和全面。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申报资料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在审评相关中药制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申报用于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药效学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5.
补肾中药对肾脏1α羟化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肾主骨理论与肾脏 1α羟化酶关系。 6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 4 0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 4组。肾脏局部辐射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 ,照射后 1周开始用药 ,中药组灌胃给予中药 (菟丝子、何首乌等提取的活性部位 ) 1 34g·kg- 1·d- 1,西药组给予萌格旺 0 1μg·kg- 1·d- 1,其他两组以等容量 0 .5 %CMC替代。 3个月后 ,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肾脏羟化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羟化酶活性均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 ,中药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羟化酶活性均显著改善。提示补肾中药能提高放射损伤大鼠肾脏 1α羟化酶的活性 ,这可能是“肾主骨”理论的重要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研究通过64排双源CT测定心周脂肪组织(PAT)体积,分析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部位、病变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PAT体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0例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64排双源CT测定PAT体积、钙化积分和斑块类型。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并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 (1)冠心病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09)。(2)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PAT体积与单支病变患者相比,PAT体积明显增加(P〈0.001)。(3)Gensini积分随着PAT体积增大而增加。(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空腹血糖是影响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5)PAT体积与钙化积分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31,P〈0.001)。(6)混合型斑块的PAT体积最大,其病变节段积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结论 PAT体积与冠心病的发生、冠心病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钙化积分存在强的相关性,是影响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成像诊断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8只猪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或第一对角支(D1)建立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行DECT心肌灌注成像扫描.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范围.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测量损伤区、非损伤区的CT值以及损伤区面积.将左心室壁分为17个节段,确定DECT心肌灌注碘图、DECT(140、100和平均加权120 kV)3组图像和大体病理上心肌损伤的节段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ECT心肌灌注碘图、3组图像显示心肌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利用方差检验分析损伤区和非损伤心肌不同管电压条件的CT值、大体病理和DECT 3组图像所测量损伤区重量的差异.结果 8只猪DECT心肌灌注碘图见心尖前壁、心尖间隔灌注稀疏甚至缺损,DECT 3组图像中再灌注损伤区CT值均较正常心肌明显降低.与病理金标准对照,DECT心肌灌注碘图诊断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2% (23/27)、86.2% (94/109),Kappa值为0.62;DECT3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140 kV组分别为88.9% (24/27)、92.7% (101/109),0.76;100 kV组分别为85.2% (23/27)、89.0%(97/109),0.67;平均加权120 kV组分别为88.9% (24/27)、91.7% (100/109),0.74.DECT 3组图像测量损伤心肌重量与大体病理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9,P=0.741).结论 DE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检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9.
自1971年Folkman等〔1〕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这一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针也从以细胞毒性药物直接杀伤(死)肿瘤实质细胞转向了辅以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进入了临床应用。如何对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无创性精确的监控和评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影像学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α骨化醇对肾辐射损伤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保护作用。方法  6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模型 (Ⅱ ) ,假手术 (Ⅰ )和α骨化醇治疗 (Ⅲ ) 3组 ,每组 10只。以 15Gy1 37Cs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局部制备肾辐射损伤模型 ,照射后 1周 ,α骨化醇治疗组给予萌格旺 0 1μg·kg体重 - 1 ·d- 1 ,以 1%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制成混悬液灌胃 ,1ml/只 ,模型组以 1%CMC灌胃 ,连续 3个月。实验结束后 ,各组大鼠取L1 ~L4 腰椎及右侧股骨 ,分别测定骨密度 (BMD)、骨形态计量和生物力学等指标。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Ⅱ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 ,骨小梁体积、厚度减少 ,骨小梁间距增宽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α骨化醇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 (P <0 0 1) ,骨小梁体积、宽度显著增加 ,骨小梁间距变小 (P <0 0 5 ,P <0 0 1)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提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α骨化醇对肾局部辐射损伤导致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