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目的通过与ER+/HER2-(ER+)和HER2+乳腺癌对比在动态增强、扩散加权MRI中的表现,明确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方法共269例侵袭性乳腺癌病人、271个病灶纳入研究。由2名影像科医师回顾性分析DCE-MRI上病变的形态学和动态增强扫描特征,以及DWI对肿瘤检出率,并测量各个病灶的ADC值。  相似文献   
32.
走进新世纪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对于中医学何去何从 ,众说纷纭 ,争议峰起。许多有识之士又倡争鸣之风 ,希望在碰撞中闪现出美丽的火花 ,给在低谷中徘徊的中医学带来启迪。于是 ,笔者不揣才疏学浅 ,斗胆陈述一己管见 ,求证于诸方家。1 对中医现状的几点思考翻开中医学的历史 ,值得我们骄傲的事例比比皆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医学水平。在晋代 ,甚至更早就开始用含碘药物治疗甲肿病 ;预防天花的种痘术更是开现代免疫学之先河……这些的确能够让杏林中人扬眉吐气的了。可后来结果却有点出人意料。近现代 ,尤其是当代 ,中医学前…  相似文献   
33.
朱飞鹏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2):219-22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种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GBCA)马根维显(Magnevist)应用于临床以来,GBCA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低肾毒性的对比剂,而广泛应用于磁共振增强扫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c angiography,MRA)。部分学者已开始尝试将GBCA作为X线碘对比剂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C6细胞内高表达的铁蛋白与标记的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SPIO)的相互作用,利用磁共振进行此类标记细胞的活体示踪。方法构建鼠铁蛋白重链基因质粒并转染鼠胶质瘤C6细胞。转染铁蛋白基因的细胞和对照细胞标记SPIO后,分别皮下接种于一组裸鼠后腿部左、右侧。在肿瘤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T2WI扫描。接种2周后处死裸鼠,测定两组接种细胞生成的肿瘤组织中的铁浓度。结果进行铁蛋白基因转染并标记SPIO的C6细胞来源肿瘤,铁浓度明显高于没有铁蛋白基因转染但标记SPIO的C6细胞来源肿瘤(P=0.034,n=5)。在接种后第2天(P=0.012,n=5)、第6天(P=0.003,n=5)和第13天(P=0.021,n=5),进行铁蛋白基因转染并标记SPIO的C6细胞来源肿瘤与对照组相比,T2信号强度明显改善。结论铁蛋白与SPIO相互作用,并可以延长磁共振活体细胞示踪时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抗肿瘤中药研发应关注的问题。方法 总结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申报及审评情况,对抗肿瘤中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药品研发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的思考和建议。结果结论 提出了抗肿瘤中药研发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6.
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理解与补肾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骨代谢物质基础的现代医学认识出发,把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功能和综合概念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认为补肾法研究可从此两方面考虑:一是以肾脏经化酶及肾脏对钙磷代谢的调控为主线进行探讨;一是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相关调控因子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7.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进行了3D TOF MRA且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对照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以患者为分析单位评价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能力。对3D TOF MRA均检出动脉瘤者,分别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短径和瘤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DSA和/或手术检出28例患者有28个动脉瘤,8例患者无动脉瘤;3D TOF MRA检出31例患者31个动脉瘤,5例患者无动脉瘤。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以患者为分析单位,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75.0%、75.0%。3D TOF MRA和DS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长径、短径和瘤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3D TOF 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高的敏感性和中等的特异性,高的假阳性率提示在作出小动脉瘤的诊断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38.
朱飞鹏  王璟  路莉  张龙江  周长圣  江时森  董敏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13-1216
目的:探讨在双源CTA检查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各组份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提高对易损斑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测量ACS患者罪犯病变处斑块(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及sAP患者稳定斑块的体积,分析比较这3组病变的斑块负荷量;测量3组病变斑块内脂质和钙化成份的体积,并分析其构成比。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罪犯病变处的斑块负荷量明显高于稳定性病变处(P〈0.05),3组分别为50.45%±10.03%、36.35%±11.17%、42.39%±11.77%。易损斑块组的脂质含量明显高于2组稳定斑块,三者的脂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3.82%±14.74%、14.65%±13.11%和14.47%±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钙化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斑块,三组分别为23.21%±16.80%、57.68%±26.78%和60.74%±25.74%(P〈0.05)。两组稳定斑块之间的脂质和钙化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根据斑块内脂质(〉31.5%)和钙化百分比(〈41%)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9.5%、87.0%、79.1%和93.8%。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9.
抗肿瘤转移研究与相关中药药效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外对抗肿瘤转移药物进行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本文从肿瘤转移机制研究、药物研究及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进行了简介.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中药抗肿瘤转移药物药效学的评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