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测定马兰中多糖含量,为马兰的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在490 nm波长下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采收时间的马兰多糖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苯酚-硫酸比色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马兰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各种资质建设在各领域各机构越来越受到重视,资质作为一种某个领域的准入通行证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各领域、各行业均有各自的资质要求,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建设工程钢结构检测机构资质、  相似文献   
33.
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持续性扭转或姿势异常的一组病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为肌张力障碍外科的首选治疗方法.2010年1月-12月,北京天坛医院开展DBS治疗肌张力障碍3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下肢痹证是以下肢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可见于多科疾病。刘喜明教授认为下肢痹证缠绵难愈的病机关键在于血不和,病性以虚为本,以滞为标。根据病机,刘教授提出下肢痹证可治以和血除痹法,以养血活血为基础,结合下肢易受寒湿、脉络丰富、筋骨结聚的特点,随证施以化浊通血脉、祛邪清血络、益肾滋血源等治法,常加入虫类药物,或配合熏蒸等外治疗法,以除旧生新,使下肢血和脉畅,则痹证自除。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初期运行管理进行总结。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分别对屏障设施运行中人员、动物和物品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设施的消毒净化进行了修改完善。结果通过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措施,保证了实验动物的质量,建立科学、优质、高效的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更好的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结论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膝关节腔MRI造影对常规MRI检查所发现的不典型半月板撕裂有无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34例行常规MRI发现半月板病变(可疑撕裂)后附加MRI关节腔造影,手术和关节镜检查发现18例23个半月板撕裂。 结果:关节腔MRI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尤其以特异性的提高更为显著。各级医师之间对半月板撕裂常规MRI诊断的准确率差距显著大于关节腔MRI造影。 结论:膝关节腔MRI造影可进一步提高半月板撕裂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7.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外科上肢手术,经斜角肌肌间沟是临床主要的穿刺阻滞路径.传统的做法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或筋膜皱襞定位,进针后寻找"异感",然后注射麻醉药物;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是与前者相同的是均为盲探法,不能完全避免对神经的损伤;而超声显像能够实时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可以明确定位神经,在近乎直视下进行神经阻滞.本文就此进行研究探讨,评价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8.
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现,探讨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现。包括小肠平滑肌瘤10例、平滑肌肉瘤8例、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畸形22例。结果:小肠平滑肌瘤(肉瘤),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为86%(12/14),DSA为92%(11/12),核素扫描为50%(5/10),CT检查为100%(8/8)。小肠憩室,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为80%(4/5),DSA为75%(3/4),核素扫描为60%(3/5),CT检查为67%(2/3)。小肠血管畸形,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0%(0/20),DSA为73%(16/22),核素扫描为44%(7/16),CT检查为0%(0/4)。结论:小肠出血病人的检查应该以小肠钡剂造影和DSA作为常规,核素扫描是一种补充手段,若发现小肠肿瘤时应加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膜腔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57例腹膜腔囊性病变的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1例腹膜腔囊肿或囊腺瘤、囊腺癌CT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性或囊实性包块,7例肠系膜囊肿发现囊肿与肠系膜根部相连。5例腹膜腔假性黏液瘤则在肝脏前、后间隙和结肠下间隙见多个有分隔状囊性肿块。3例腹膜腔囊性间皮瘤局限于下腹腔,壁稍厚,有强化。4例腹膜腔淋巴管瘤位于胃脾肾间隙和胃肝间隙,5例腹膜腔血肿均有外伤史,表现为上腹部器管间隙内边缘清晰的囊性包块。12例腹膜腔脓肿均有腹部手术和术后发热史。结论:CT能清晰地显示腹膜腔囊性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9例,随机分超滤组(n=9)和对照组(n=10)。采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在气管插管后,开胸后,主动脉开放后(超滤前)、停CPB10min(超滤后)及术毕5个时点测定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总顺应性(CT)、呼吸比(I:E)、秒呼出率(FEV1)等指标,并同步测定血气、电解质以测量Hct和HGB。结果:超滤组CT、Hct和HGB在超后较超滤明显升高(P<0.05),P<0.01),而Ppeak和Pplat在超滤后较超滤前明显下降(P<0.01);术毕超滤组Ppeak和Ppla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ct和HCB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可明显提高Hct和HGB,并能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