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8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重点学科建设提出的七项任务中,第一项明确指出:全面整理学科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建立适用的数据库。为加强中医诊断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响应和圆满完成国家的任务,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国家重点学科在全面研究整理中医诊断学古代著作、现代论文和专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13 神志体征486 神识恍惚 :2 2癫病 =13;2 4癫狂病 =2 0 ;2 10百合病 =2 2 ;2 14风厥 =15 ;2 15气厥 =15 ;2 19酒厥 =2 2 :12 2 7梦交 =10 ;18 37 3脚气冲心 =12 ;19 6 1暑脱 =12 ;487 神昏 :1 3春温 =2 0 ;1 4暑温 =2 0 ;1 13肝瘟 =12 ;1 14 2疫毒痢 =14;1 17温毒发  相似文献   
23.
2.3 祛风 2.3.1 祛风 药物祛除外风风邪的作用。主要用于外风病证。根据不同病因与药物功效,又可分为祛风解表、祛风散寒、疏散风热、祛风除湿等。 2.3.2 祛风除湿 药物祛除肌表关节筋骨的风邪与湿邪的作用。用于外感风湿或风湿痹证。 2.3.3 祛风止痒 药物祛除肌表风邪并缓解或消除瘙痒的作用。主要用于皮肤疮疹瘙痒的病证。 2.3.4 祛风通络 药物祛除风邪并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用于痹证或风中经络等病证。 2.3.5 搜风通络 药物较强祛除经络中的风邪并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用于风邪痹阻经络的顽痹、顽癣和中风偏瘫等病证。 2.4 …  相似文献   
24.
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2)——抽搐自汗盗汗朱文锋黄惠勇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抽搐抽搐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不自主抽动的症状。引起抽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毒内盛、风阳扰动、风毒窜络、阴血亏损等方面。常见于脑系疾病、传染病、中毒、头颅内伤、厥病...  相似文献   
2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学科间正在互相渗透和促进。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是发展、提高中医学,创立我国的新医药学,实现医学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对于中医五行学说,个人总的看法是应该进行批判,并终将被摒弃。我认为五行学说的形成,在历史上可能有下述四个认识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人们观察到当时生产、生活资料中最基本的几种物质是木、火、土、金、水,即谓之“五材”。第二阶段是人们认为上述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初物质,即用五材来解释万物的构成与起源,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原始元子论”阶段。第  相似文献   
27.
毒,在中医学中主要指能致病的有害毒物,而许多药物亦有毒,治疗常须解毒、消毒。现在对"毒"的使用较为杂乱,应当界定"毒"的概念,明确各种毒邪所致毒病的特异性,寻找  相似文献   
28.
芤脉一般见于大出血时,由于它的出现是一过性的,医生较难诊察到。因此,对于芤脉的脉象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即使在今天亦未达成共识。如“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芤脉的脉象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央空;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则言芤脉的脉象特征为上下两旁皆见脉形,  相似文献   
29.
崩漏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新产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  相似文献   
30.
朱文锋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18-719
首次公布朱文锋教授长期从事疾病计量诊断研究的资料 ,明确了 6 2 1个症状对内妇儿科 410种疾病的诊断贡献度 ,并简要介绍临床实际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