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8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心气虚细胞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心气虚细胞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NIH小白鼠乳鼠培养心肌细胞用缺氧(1~3小时)再给氧损伤方法研制心气虚细胞水平动物模型。结果培养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再给氧损伤后,出现LDH和CK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根据缺血缺氧是导致心气虚证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索采用缺氧再给氧损伤制作离体心气虚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运用现代功能检测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及新仪器、新方法对四诊指标的客观化和临床辨证诊疗软件进行深入的探讨,将其成果有机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对于加强传统中医诊法和辨证辨病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四诊操作技能和临床辨证思维都具有较大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3.
病位证素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脑[神]、心、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精室]、胸膈[上焦]、少腹[下焦]、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等19项病位证素的概念,各证素的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属性,与相关证素间的联系规律,常见证型等进行了规范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天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造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的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用间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D-xylose)的吸收功能,能量代谢相关酶钠-钾-ATP酶(Na -K -ATPase)活性并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活动减少,体温略低,小肠吸收D-木糖的功能减弱,Na -K -ATP酶的活性降低,胃黏膜萎缩,小肠肠上皮细胞轻度肿胀,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胰腺细胞深染、内外分泌腺基本正常,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显著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结论:D-木糖的吸收率,Na -K -ATP酶的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此证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瘀滞痰湿寒热证素的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诊断单元,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证候.通过流行病学、文献资料调查和频权剪叉数据处理,准确提取出血瘀、气滞、痰、湿、寒、热等常见实性证素的特征性证候,明确了各证候对实性证素判断的权值.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是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证素辨证研究应该建立在数据挖掘的理念上,以证素为信息分析的核心,运用复杂系统分析办法,探索从证候确认证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盗汗、心痛、脉紧、舌淡等为证的外候,心、肺、气虚、血瘀等为证的要素。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在频率统计基础上,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提取出证候辨别证素的贡献度,为解决中医辨证研究中证候诊断权值这个关键问题,找到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理性沉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沉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沉脉为109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0.26(,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在超重或肥胖体型者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消瘦体型、正常体型者(P<0.01),而正常体型者又明显高于消瘦体型者(P<0.05),男女之间出现比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与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形体肥胖、冬季出现是判断生理性沉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医病名的现状,从历史和临床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病证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精髓,从认识论和方法学上比较了中西医病名的异同,阐述必须坚持中医病名,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规范中医病名学术体系,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